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413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1Word下载.docx

教育理论源于教育实践,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又用以指导教育实践,使实践成为合乎科学规律的活动。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是与他的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

好的教育理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教育精神,用这种精神作为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精神,便可凭借被激发与获得的教育智慧与教育精神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认识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它直接影响教师的社会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

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离不开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

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师对教学理论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无数教师的行为依据仍是在师范院校所学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有的甚至连教育学与心理学也忘之九霄。

没有教育学作指导,就不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没有心理学作指导,就不能按照学生心理特点,编制最佳导学方案,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才能形成先进的教学观,使自己的思想始终处于教育科学的前沿。

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应尽快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化,要具有收集、鉴别、吸收、同化各种信息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并潜心于本学科内在规律的研究,通过教学上的创新,理论上的升华,塑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智能型教师,在思想方法上,对新事物、新情况具有顺应能力、思辨力、创造力,能更快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从而迅速地对自己原有的能力作出调整,使之趋于优化;

教学方法上,则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带来启示,也适当留下疑问和困惑,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二、知识结构与人文视野要求:

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杂家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除了应该掌握中国语言文字文学的知识以外,还应尽量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但由于许多语文教师读书少,不说别的学科知识,就是语文本身的知识也知之有限。

据有关调查表明,现在不少语文教师文学方面的书了解很少,尤其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诗人知之甚少,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更是缺乏关注,对当今的名牌期刊也留意不多。

其结果必然造成教师知识结构的残缺,上课只能举其一,而无法反其三。

只能从课文到课文,从形式到形式,枯燥无味,死气沉沉。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最终必会导致学生人文视野的封闭与狭窄。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仅仅满足于精通本专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

早在我国古代的《中庸》中就说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把“博学”置于首位,可见博学之重要。

清代大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民俗、服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若非作者的博学多艺,是决不可能写出这样宏篇巨制的。

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茅盾等大家,无一不是博学多才的学者。

强调教师博学,并非让语文教师成为通晓各种知识的杂耍,这里是指在博学基础上的返约求专。

博是专的基础,专是博的深入,只博不专,如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很难进行纵向的挖掘。

既博且专,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纵横交错的综合研究。

因此,语文教师除了本专业、教科书以外,必须眼望窗外,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知识,才能应对新课程形式下新的教育需求。

三、独立阅读与评赏能力要求:

语文教师要自己鉴赏美文

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是离了教参就无法上课,究其原因就是自己读书太少,甚至不会读书。

由于不会读书,自然无法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而且文章的主题如何把握也只有依靠参考资料。

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要经历“

懂、透、化”等阶段,最终把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感情融于其中。

如果一个教师几乎逐字逐句地“背”教参,缺乏真知灼见,教学怎能生动有趣?

过去有的教书先生上起课来摇头晃脑、陶醉万分,至少表明他对教学内容是投入了相当的感情,学生也容易受其感染。

而现在不少教师由于自己不会读书,根本就不知道文章美在哪里,只有照本宣科。

“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呢?

长此以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能是一句空话。

语文教师只有在博览中积累语感,才能凭借艺术的慧眼,捕捉文学的灵光。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的例子就很值得今人借鉴。

香菱想作诗却又一窍不通,黛玉先让她“揣摩透熟”王维五律诗一百首,以进入诗情画意,再读杜甫七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情感”,明白诗的功力;

最后再读李白七绝诗一二百首,领悟诗文“返璞归真”,培养个性和想象力,结果香菱在“博览”、“揣摩”和“领悟”中学会了作诗。

可见“胸中有丘壑”则“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要胸装锦绣文章,口纳千古名句,方能教出语文的灵气,培养出具有一定鉴赏力的学生来。

四、写作实践与作文能力要求:

语文教师要坚持写“下水文”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事实上教了几十年书没发表过一篇文章的语文教师却大有人在,退一步说,平时教学生写作文同时自己也能写一篇象样的“下水作文”的又能有几人?

长期的只“教”不“写”,教起来觉得自己挺象个学者,一旦写起来,却是主题游离、内容空洞、层次不清、语言干瘪,甚至于语病百出。

据某市报载,某县为选拔优秀教师进城任教,组织全体有意调入县城的教师参加统一考试,以示公平。

所考试卷恰是当年高考试题,却不料在请市直某校教师阅卷后,其结果令县委领导大吃一惊,单是作文得分,相当一部分教师连二类卷的最低分标准都没有达到。

依靠如此写作水平为人师表,又怎能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作文能力差直接影响到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虽然有的老师讲起作文来,理论上一套又一套,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隔靴抓痒,根本就无法具体深入,也很难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合理的批改和评价。

有的老师干脆把学生作文收上来简单地打上个等第就完事了。

三年下来乃至六年下来,学生终究不知作文为何物,仍是儿时的“奉旨填词”、“谈作色变”。

要改变如此现状,语文教师只有一条路——多写“下水文”,努力提高自己“写”的水平。

五、教育实验与研究意识要求:

语文教师应成为教研先锋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严肃的认识活动,是从事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分工,教师完全成了教学的实践者,总是期待别人来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

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是研究的旁观者,大量的繁冗复杂而且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

由于传统学习习惯的导向,教师以把书教好为己任,存在着严重的“懒于实验”的惰性和“惧怕研究”的畏难心理。

代校园的教研先锋,才可能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提升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才能指导学生构造起智能的大厦。

六、思维品质和鲜明个性要求:

语文教师永远不要失去自我

新课程要求教师革新传统教学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教学指导。

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课后练习,都重在整体感悟,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全的个性。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准备教学时独立思索,深入感悟,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空间。

这种自由空间包括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和富有创意的问题设计。

人的思维启迪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体活动空间,如果教师上课思维老套,教法守旧,缺乏创意,无形中给学生带上了思维的枷锁,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在吃剩饭,长期下去,语文课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可想而知。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感的言语材料,教师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善于怀疑,大胆设想,树立强烈的批判意识,冲破教参之类的“紧箍咒”,充分相信自己的艺术感觉,凭着自己对作品的深入领悟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树立教学新理念。

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现实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知识积累象撒胡椒面似的用在字词、语法、章法、修辞等各个方面,很少考虑建立自己的个性知识结构。

对于作品的理解把握停留在浮浅的篇章形式上,缺乏对作品的独到理解,对于组织教学停留在有板有眼的我问你答上,没有捕捉到学生灵性的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引导痴迷于几个学生的勇敢抢答上,没有磁场式的引力效应。

语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牢固树立起“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思想,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与智力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胡东芳、陈炯编:

《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第146页、第244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钱威主编:

《语文教学艺术导论》第416页,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朱小蔓著: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第355页、第380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曹雪芹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孔懿著:

《教育失误论》第160页、第163页、第301页、第311页、第317页、第32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沈志中主编:

《教师修养文萃》第6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