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1901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案例13篇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当长期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激发了他们的演唱情感。

这个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这位老师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他自己的思路,因此,他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课题的名称。

确实这样,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而能认真思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研究的线索就基本成形了。

这个课题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设:

如果学生不喜欢抗战歌曲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抗战歌曲,那么,他们了解了这些抗战歌曲,就会逐步喜欢上这些抗战歌曲。

如何使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教育科研案例

(2)

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学科来

1999年,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写得如何,我似乎没有特别关心,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我非常欣赏。

大家知道,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先生在数学教学中首创的,他的核心思想是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这个简单的次序颠倒,却引出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并最后导致教学效率的提高。

于是,我建议这位老师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建立课题进行研究。

当时,我们已经看到李伯棠教授《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文中说到:

“尝试教学法:

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

答案是肯定的。

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

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

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是‘先练后讲’。

”我们觉得,《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

李伯棠的说法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能简单地套用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现成模式,而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现代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张扬,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在语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

《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为2000年青年教师基金课题。

这个课题实际上是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要研究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

移植须适其性,适者方能生存。

教育科研案例(3)

发挥独特优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2002年,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来找我。

她是教小学思品课的,当时参加了市里面的一个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申报一个课题。

她想找我商量申报一个什么课题,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她想在他们导师的课题下,建立一个子课题。

这个想法固然也不错,但是我们谈下来,我觉得他对导师的课题还缺乏自己的想法。

之后,又有其他教师给她建议,说研究小学生的元认知很有意义,我估计她当时对元认知也还不够了解。

我还是拿出我的老办法,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后来谈了思品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位老师谈到学生知行分离的现象。

这是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

于是就问她,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学生产生知行分离的一个(不是全部)原因,就是我们的思品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还是把思品课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看待,而没有看到思品课对于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

联系新课程走进学生生活的理念,后来建立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我对这个课题充满信心,我说,这个课题,不仅是交给导师的一份出色的作业,而且还能申报课题。

后来这位老师的课题成功在市里立项,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参加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评选,取得优异的成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应该以他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相比之下,这位老师对后来确定的课题可说是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这样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正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教育科研专家望尘莫及的。

这位老师后来热心教育科研,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这是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成功事例。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4)

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师和我谈起质疑教学的问题。

他说,他们班上学生在质疑时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很琐碎。

看看别人介绍的质疑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自己很羡慕。

他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说,质疑是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将质疑引入教学就有了质疑教学。

它的重要性在连篇累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殆尽。

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却问题不少。

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将学生质疑作为自己教学组织的手段,教师存有这种想法,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质疑,因为他必然会排斥他认为扰乱他教学计划的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质疑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质疑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

这点我相信这位老师能够做到。

我之所以说到上面两点,是因为这两点乃是质疑教学的基础。

这两点做不到,所谓的质疑教学不过幌子而已。

这位老师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后,让学生评论一番(请教师不要评论,因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谁提的问题最好,为什么。

学生在评论之中,就会逐渐感悟到问题的症结。

而教师需要观察这种自我评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1999年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中,曾经大量汇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思维程度初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三种类型:

直观了解型、思考理解型和探索发现型。

这对教师掌握学生质疑的现状,并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逐步提高提供了粗略的参照。

这位教师后来建立了“运用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课题产生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教学的追求。

但是对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应该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这种用于改进自己教学的吸收,和剽窃别人成果用于发表的性质完全不同),也有利于开拓自己研究的发展空间。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5)

对照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现实,找出方向,设法解决

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其实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他们随即建立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研究》。

在学习中,他们了解到,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已达35度”,“第几次的开奖号码是„„”,“买的新房子的面积是100平方”,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在随后的资料查询中,他们发现,国外对“数感”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在美国,基础年级学生使用如beanie宝贝那样的填塞玩具来探索分类和排序。

他们通过每天观察日历的活动进一步调查表述数字的多种方法。

另外利用关于气候的文件能显著强化对天、日期、季节等的研究学习,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这些工作使他们对“数感”的含义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他们也找到了一些资料。

那么,这些资料上所提供的途径是否可行?

除了资料上提供的途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甚至更好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

这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为此,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这在教育科研上称为“前研究”。

这种“前研究”对于形成研究方案非常有效。

他们正是在这种“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方案,按照“行动研究”的规定,这个方案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在研究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介绍这个教师教育科研的案例,主要想说明两点,一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完全可以在学习中产生,对照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能发现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内容;

二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应该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至于在研究学习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上面的案例中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6)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收集资料,设计方案

记得是2000年,一位青年语文老师来找我,说她准备搞课题研究,但是她对搞什么课题还没有确定。

于是我们就谈起当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快我们就谈到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小组的问题。

在那个时候,合作小组是很时髦的(其实一直到现在都很提倡)。

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合作。

而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一堂课中,少则1次,多则2一3次。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很多问题到现在还存在)。

我们在一起谈了不少。

我建议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整理一下。

后来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六个方面,如合作小组成了“避风港”、合作小组成了优秀生的一言堂、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适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短促(刚宣布开始,转过身就结束了)等。

我们进一步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得一些思路吗?

或者我们看看别的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一点一滴,都是好的。

应该说,当时有不少老师已经注意到合作小组学习中的问题了,但是有的在发牢骚,有的认为是形式主义主张取消,而真正去研究问题的很少,或者说还处于思考的阶段,零星的思考和措施还是有的,有的提出了改变座位排列,创设交流情景,营造讨论氛围;

有的提出小组成员的分工的方案;

有的提出如何选定讨论的时机等等,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而介绍性的文字都是引自国外的资料,可谓铺天盖地,很少接触到国内合作学习的现状。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绝对是应当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能因为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拒绝它,积极的态度是去研究它、去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于是我们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个初步的行动方案。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到课堂上去尝试了,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待在课堂教学的尝试中去完善。

我照理还应写下去,写这个课题在教学中实施的情况,教师在这个课题实施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以及效果如何等等,但是这样写内容就很多了。

我写这个案例的目的还是在于说明,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把眼睛放在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刘良华先生说得好:

“问题一旦被追踪和设计,就转化为了课题。

这个课题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为2001年青年教师基金课题。

这位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她后来到北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这个课题也备受导师赏识。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