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幼儿园教师文档格式.docx
《怎样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幼儿园教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幼儿园教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为教师,我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激发孩子对蜗牛的探究兴趣,引导孩子观察蜗牛,慢慢发现有关蜗牛的秘密。
虽然这个过程会很长,也许他们只能窥见有关蜗牛的一点点秘密,但这才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需要的科学教育,他们并不需要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科学知识”。
观念转变后,我组织活动的理念也随之改变。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蜗牛,把孩子们的问题用图画、符号等形式记录在纸上,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比如,孩子们想知道蜗牛住在哪里,在哪里容易找到蜗牛。
有个孩子说,在潮湿的地方可以找到蜗牛。
于是,大家一起去验证这一说法。
散步的时候,我们真的在潮湿的泥地里找到了蜗牛。
多番寻找之后,大家有了更多的发现:
草地里有蜗牛,菜地里有蜗牛,下过雨后有蜗牛,天快黑的时候也有蜗牛……对孩子们来说,由此获得的直接经验远比从教师那里听说“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喜欢昼伏夜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要记忆深刻得多。
很快就有孩子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他们心中的蜗牛:
阳阳在区域活动时用油泥捏了一只蜗牛。
他说:
“上面圆圆的是壳,中间的是身体,下面黄色的是角。
”虽然在他的作品中,蜗牛的触角跑到身体下面去了,整个蜗牛各部分的比例也显得不太协调,但显然他已经观察并捕捉到了蜗牛这三个部分的显著特征。
同样是用油泥捏蜗牛,奇奇只捏了一根蜗牛头上的长触角。
他表现出了触角细细长长的特征,以及最顶端球形的物体,虽然他还不知道那其实是蜗牛的眼睛。
宇宇在自己的记录本上画了一只蜗牛,他画出了蜗牛螺旋状的壳以及壳上黑色的花纹,还在蜗牛的右边画了一条线,他解释说:
“这是一棵树,蜗牛正在往上爬。
”
我想,孩子能有如此多样的表现形式,一定源于他们细致的观察。
如果教师只是充当“百科全书”的角色,把所知道的直接告诉孩子,他们也许很快就会知道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蜗牛的壳是用来做什么的,但也许他们就不会一次次拿起放大镜兴致勃勃地去观察了,也不会拉着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手满园子去寻找蜗牛了。
更严重的是,当他们再想了解蚂蚁、瓢虫或向日葵、含羞草这样的动物、植物时,他们可能会习惯于等成人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不会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感官或是借助一些工具和资料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孩子们对蜗牛的探究才刚刚开始,我相信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孩子何尝不是小小的“蜗牛”呢,我们需要放慢脚步,跟随孩子,读懂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秘密,从而顺应他们的发展。
不爱吃蔬菜的安安
“老师,我不想吃这个绿色的东西。
”一向不爱吃蔬菜的安安对着碗里的西葫芦又开始嘀咕了。
我知道,“苦口婆心”的“唠叨”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班幼儿产生主动进餐的愿望?
对于安安来说,怎样才能让他对蔬菜感兴趣?
我忽然发现安安手臂上还留有之前因皮肤过敏而出现的红疹子,灵机一动,对他说:
“呀,你的手臂上有好多小点点啊,一定是有很多坏细菌在你的身体里。
西葫芦里的维生素宝宝到了你的身体里后就会变成小士兵,拿起武器打败那些坏细菌。
”安安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吃下了一片西葫芦。
我立马指着他的手臂说:
“哇,一个坏细菌被打败了,刚刚这里的一个小点点不见了。
”安安顺着我指的方向看过去,发现那里真的没有红点点,他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那胡萝卜会变成什么?
”安安问。
“胡萝卜里面也有维生素宝宝。
”我想了想又接着说,“虽然都是小士兵,但他们的武器可不一样,西葫芦里的维生素会发射绿色的激光,胡萝卜里的维生素会发射橙色的激光,它们是用来对付不同的细菌的。
”听了我的话,安安又把一片胡萝卜送进嘴里。
“那木耳呢?
”安安又问。
“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呢?
”我反问道。
安安想了想,说:
“会变成一艘黑色的大船。
”“为什么是一艘黑色的大船呢?
”我问。
“这样,所有的士兵都能到船上来,坏细菌就淹死了。
”安安激动地说。
不知不觉间,安安的饭菜都吃光了。
下午讲故事时间,我和安安一起把“食物大战坏细菌”的故事讲给所有小朋友听,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下一步,他们还想将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画下来呢!
而接下来,我们的课程中也有让孩子亲自种植蔬菜、采摘蔬菜以及烹饪和品尝蔬菜等活动。
我想,在与食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会慢慢地接受它们,最终喜欢上它们。
黑乎乎的小手
晨间锻炼的时候,畅畅和伊伊正投入地玩着滚轮胎的游戏,玩着玩着他们兴奋地跑到我的跟前,举起自己的双手,说:
“老师,你看!
哈哈哈!
”只见他俩的小手都已玩得黑乎乎的了。
我赶紧拿出手机,捕捉这一瞬间。
他俩转身又重新投入到对轮胎的探索中。
如果我不懂孩子,看到这一双双小脏手,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指责:
“你是怎么搞的,瞧这小手黑乎乎的,有多少细菌呀!
下次可不能这样了!
”如果我给予这样的反应,那么孩子们以后还会再兴奋地把黑乎乎的小手展示在我的面前,仿佛这是一件多么杰出而富有创意的作品吗?
显然不会了。
如果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我一定无法透过这黑乎乎的小手看到孩子在滚轮胎活动中大肌肉动作、协调能力、专注力、坚持性等方面的发展,无法体会自由自主的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愉悦感。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孩子的手上、衣服上难免会留下各种痕迹――在种植活动中,孩子的衣服上、手上都会沾上泥巴;
在美术活动中,颜料会弄花孩子的小手;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手脚并用,可能玩得浑身是土……然而,这些痕迹正说明孩子是真正投入到了活动中,忘记了妈妈“不要弄脏衣服”的嘱咐。
手脏了、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如果因为怕弄脏而在活动中束手束脚,孩子就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常常鼓励孩子们尽情释放天性――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创造,在科学活动中充分试验,在音乐活动中勇敢表现,在语言活动中自由表达……我也经常对班里的家长说,孩子来幼儿园不需要穿多么精致、昂贵的衣服,孩子的着装首先要考虑的应是便于开展各项活动。
同时,在种植、探索颜料等活动中,我也细心周到地为孩子们准备了护衣,并鼓励他们自己穿戴、收拾,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教师,只有懂得孩子的快乐,才能发现游戏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才能抓住孩子发展的契机,促进孩子关键经验的获得。
蝴蝶喜欢不一样的花
小班幼儿元元在数学区玩着新投放的游戏材料“蝴蝶找花”。
这个游戏是让幼儿将相同颜色的蝴蝶磁贴摆放在同一朵花上,并根据蝴蝶的颜色给花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以考察幼儿的颜色匹配能力。
在巡回指导时,我观察到元元将三只黄蝴蝶分别放在了不同的花上,便问:
“为什么相同颜色的蝴蝶没有放在同一朵花上呢?
”元元抬起头,一脸认真地说:
“因为它们想要采不同的花蜜呀!
”一时之间,我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刚开始我询问她是以为她可能不了解游戏的规则或不知道如何操作,而元元的回应让我了解到她知道该怎么玩,但她有自己的想法。
元元能够自发地赋予游戏一定的故事情景,这让我十分惊喜,而“蝴蝶喜欢不一样的花”的情景正是她已有经验的反映。
我感到庆幸,幸好没有仅凭自己所见而武断地认为元元的颜色匹配能力还不行。
我借着元元想象出的情景继续引导:
“现在蝴蝶们采回了不同种类的花蜜,要回家聚餐了。
”元元立马有了游戏的兴致,信心满满地说:
“好!
”很快,她就让颜色相同的蝴蝶一家回到和它们颜色相同的花上,完成了蝴蝶和花的颜色配对。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常常发生。
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
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幼儿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你带来惊喜。
“老师,我不能再心疼了”
一天,又有孩子把牛奶洒了一桌子。
我一本正经地对着他们开起了“批斗大会”:
“都上中班了,你们能不能长大点?
能不能心疼心疼老师?
每天帮你们擦桌子真的很累哎!
”我话还没说完,轩轩一脸着急地打断我,摇着一双小手说:
“老师,我不能再心疼了!
”面对这个突然插嘴的小家伙,我心里蹿起了小火苗。
我努力控制住情绪,问道:
“为什么不能心疼了?
”轩轩说:
“我妈妈说了,如果我总是受伤,她会难过的。
所以我不能再心疼了,不然她又要难过了。
”我一下子被他逗乐了。
原来,他以为“心疼”是心真的疼,根本就没有理解我在“一本正经”地“批斗”什么。
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不但让我火气全消,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其实,在刚听到轩轩说“不能再心疼了”的时候,我挺生气的,我希望在我“训话”的时候孩子能认真地听,好好地“领会”。
然而,轩轩不但插嘴,还反驳我,我觉得他是在故意捣蛋。
但是,在真正了解了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时,我才发现自己一直忽略了孩子是怎么想的,是怎么理解教师的“训话”的。
比如轩轩,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什么是“心疼”,又由“心疼”想到了妈妈所担忧和难过的事。
他害怕因为自己“心疼”而让妈妈难过,所以才着急地打断我,想要告诉我他的想法。
联想起平时孩子说过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做过的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我们常常下意识地觉得他们在“捣蛋”,因而忽略了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我们经常着急地对孩子说“请你听我说”,而没有思考孩子为什么急着要表达。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表达方式,作为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真正理解孩子,才谈得上尊重孩子。
同时,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我一直自诩和孩子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即便是语气尽可能缓和甚至略带笑意的“训话”,对孩子来说依然是以成人权威的姿态进行的说教。
轩轩的反应让我发现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我以反问的语气所作出的批评,他们以为我是真的在提问。
他们只是5岁的孩子,把牛奶洒在桌上真的是因为“不听话”或故意捣蛋吗?
我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交流,我和孩子真的是平等的吗?
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真的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不断修炼的功课。
不愿道歉的瀚瀚
中班区域活动结束时,瀚瀚和西西起了争执,西西哭了。
我见状走过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西西眼泪汪汪地说:
“我要帮他收拾积木,他不让我收,还把我推倒了。
”瀚瀚小声地说:
“是她抢我的积木。
”西西一脸委屈地说:
“我是好心帮你收拾呀!
了解到这一场争执只是一个误会,我认为一句简单的道歉就能消除他们之间的不愉快,于是我对瀚瀚说:
“瀚瀚,现在你知道了吧,西西是想帮你,而你却把她推倒了,你应该说什么?
”瀚瀚看了看我,回答道:
“应该说对不起。
”我很欣喜瀚瀚今天“觉悟”那么高,满心期待着他的道歉,没想到瀚瀚却说:
“可是我刚才不知道她是要帮我收玩具。
” 瀚瀚的固执让我有些无奈,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引导:
“那你现在知道了呀,你把西西推倒,弄疼她了,她都哭了。
如果是她把你推倒了,你会不会疼呢?
”瀚瀚点点头,不说话。
我继续说:
“那你现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