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电子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学电子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电子教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法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介绍《中药学》课程
二、基本概念
中药、本草、中药学、草药、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
(重点讲解中药、中药学的概念,讲述中药的特点及中药学的含义及其各分支学科,介绍本草等相关概念。
)
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介绍药物的起源。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1.酒和汤液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2.药物知识有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药”字的出现。
3.最早收载药物的著作:
《诗经》、《山海经》、《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版本情况、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5分钟
10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本草经集注》,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雷公炮炙论》。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新修本草》,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等。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图经本草》等。
药性理论的发展。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本草纲目》,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本草纲目》的突出成就及其影响。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炮炙大法》、《救荒本草》、《滇南本草》等。
(八)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本草纲目拾遗》,介绍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本草述》、《本草备要》、《本草求真》等。
《神农本草经》的重新编辑。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
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以后)
中医药书籍的整理、中药的现代研究、当代中药教育事业的振兴。
(以上内容重点讲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采用启发式教学)
四、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15分钟
姓名高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3.7节3-4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第四章药性理论第一节:
四气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到底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2.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3.掌握中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炮制,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
一、复习上次课的重要内容:
中药学概念,各个时期代表本草著作。
二、道地药材的概念
三、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明确道地药材的概念,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四、中药的采集
(一)采集与药效的关系
(二)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1.全草类。
2.叶类。
3.花、花粉类。
4.果实、种子类。
5.根、根茎类。
6.树皮、根皮类
7.动物昆虫类。
8.矿物类
五、炮制的概念
六、炮制的目的
七、炮制的方法
(一)修制:
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
(二)水制:
洗、淋、泡、漂、润、浸、水飞。
(三)火制:
炒、炙、煅、烘、煨、焙。
(四)水火共制:
蒸、煮、淬
(五)其他制法:
制霜、发酵、发芽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
八、药性理论
(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二)、中药的作用
(三)、中药的性能与性状
(四)、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掌握中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九、四气
(一)四气的概念
(二)四气的确定
(三)四气的作用
(四)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五)掌握药性寒热必须与其它性能相结合
(六)四气的意义
(重点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姓名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3.13节次1-2
第四章药性理论-2
2
掌握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
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概念及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等。
二、五味
1.五味的含义。
2.五味的产生。
3.五味的实际意义。
4.五味的作用与适应证。
5.五味与五脏的联系。
6.性味合参。
(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合较为熟悉的药物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升降浮沉
1.升降浮沉的含义。
2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
3.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4.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
5.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6.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7.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及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
四、归经
1.归经的概念。
2.归经理论的形成。
3.归经的意义。
五、毒性
1.中药“毒”的含义。
2.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3.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掌握中药归经的概念、中药“毒”的含义,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采用讨论式教学。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14节次3-4
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概念。
二、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概念。
2.配伍的目的。
3.药物“七情”的含义。
4.药物“七情”各自的含义。
5.配伍用药的原则。
(掌握配伍的概念,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配伍禁忌的含义。
(2)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
(3)怎样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
2.妊娠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的含义。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
(3)妊娠禁忌的理由。
(4)妊娠禁忌药的使用原则。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病症食忌。
(2)服药食忌。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四、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1.剂量的含义。
2.剂量的表示。
3.中药古今剂量的换算。
4.确定剂量大小的因素。
5.影响中药剂量大小的因素。
(1)药物方面;
(2)应用方面;
(3)患者方面;
(4)地区、季节变化、居处与剂量的关系。
(二)中药的用法
1.汤剂煎煮法。
(1)煎药用具;
(2)煎药用水;
(3)煎药火候;
(4)煎煮方法;
(5)特殊煎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
2.服药法。
(1)服药时间;
(2)服药方法。
(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注意选用具体药物举例。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姓名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_2015.3.20节次_1-2_
解表药-1
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掌握麻黄、桂枝、防风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应用、配伍、用法用量,熟悉生姜、紫苏、荆芥。
了解香薷。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的功效、应用、配伍
麻黄、桂枝的异同
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复习配伍、十八反、十九畏
二、解表药概述
详细讲述并板书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应用。
讲述并简要板书解表药的分类、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三、麻黄
(一)药物基原:
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
(二)药性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三)应用: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四)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2.药理作用。
四、桂枝
始载于《别录》,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