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
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
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
5—89—12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
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
小结:
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
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
哪种水果少?
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
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
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
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
哪个最少?
(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
(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
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
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
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
哪种水果最少?
”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
哪种最多?
哪种最少?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
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
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
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
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
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
”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
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小百科: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条形统计图2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
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
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
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纲要》要求: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
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
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
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记录结果:
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
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
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
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
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
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
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
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
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
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
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
哪种最少?
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
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
怎么看出来的?
它们各有几个?
你怎么知道的?
谁的数量最多?
谁最少?
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
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
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
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
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
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
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
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
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
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
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
数学________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
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