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运动的精神以及对当代社会当今大学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五四运动的精神以及对当代社会当今大学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五四运动的精神以及对当代社会当今大学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背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另外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四,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第一,文化上: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
第二,政治上:
五四运动使苏俄在中国播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种子,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第三,经济上:
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
第四,思想上:
先进青年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源远流长,影响至深。
五,五四精神阐述
五四运动早起被众人都认为是一场单纯的政治运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运动被越来越多的赋予了其他深刻的精神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在当今的社会中,就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贯穿始终,对我们影响最为浓重的一种精神。
首先,无论是五四本身,还是连同着文化运动在内的广义化的五四运动,都是有良知,有爱国精神的中国人在不断丧失国家主权,在不断丧失民族尊严时进行的有力反抗。
促使他们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既是这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五四运动本身更是爱国主义的一次强烈爆发。
其次,从影响和结果上看,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学生运动或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爆发,它广泛引起课商人以及工人阶级的强烈相应和支持。
五四运动很快成了一场全社会的反帝爱国运动,并且五四运动还迅速使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宣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位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有力的准备。
而且它促使了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
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下的伟大胜利!
六,五四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作用
当代中国,早已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强,并且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的国家早已有了稳定的政权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在国际地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和89年前屈辱受尽的中国有了天壤之别。
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论述一脉相承,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秉承爱国敬民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深刻影响和推动着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90年来,作为五四精神忠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把五四精神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着前进道路。
今天,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四先驱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许多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被大大向前推进和发展了。
七,以五四运动对比当今大学生现状
五四运动中,当代青年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这些已经过去89年了,五四运动本身早已成为了历史。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既然国家的宏观形势已经改变,那么我们就不能死守着89年前的斗争方式去表达爱国情感。
但纵观当今青年,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一名毕生生哭诉道,“好像这个社会不需要我了,一个门槛就把我淘汰掉了。
为什么社会是这样子的”;
当“年轻干部成为职务犯罪高发群体”;
当“啃老族”大行其道;
当一些自封为“草根”、反智、爱国和民族主义者的青年渐行渐远;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勇气自杀谢世而未肯选择活着……大学生谈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最多的是对现实的困惑,迷茫,空虚。
是因为出现了信仰真空吗?
还是制度结构的问题?
还是人的问题?
而当谈到关于爱国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则是冷漠淡薄,更不用谈关心国家命运,以奉献社会为己任,为积极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奋斗。
北大曾经在历史上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神话。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点之一,曾经多少文人志士出自这所名校。
而如今,一个毕业生这样描述他入学第一天的情形:
辅导老师带他们去见一座铜雕,两只海狮模样的动物扭曲着身体,头顶上是个圆球。
这两只海狮是S与D的变形,正是“科学(Science)”与“民主(Democracy)”之意,它是新文化运动的嘹亮口号,激励了几代青年人的成长。
但如今,那座铜雕却被调皮的学生给予了新的含义——“科学、民主顶个球”。
看看现在的社会现实:
知识界的贫弱,思想者的无力,常识的匮乏,思考的停顿。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坚持党的领导,根是没有变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我觉得应该主要是以下的几点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对比五四时期的社会现状与现今,很容易就发现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与那一代人诞生的时代有关。
从他们出生起,就面临着国家落后,民族主权残缺的现状,因此具有强烈的渴望,希望民族崛起、国家富强。
当个人兴趣和民族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可以放弃个人追求,服从国家的需要。
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人民安居乐业。
人们就仅仅容易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仅仅关注自身发展这个"
小我"
,忘记了关注社会这个"
大我"
。
而大学生所最关心的问题也就局限为自身的基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实现。
第二,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的原因。
在《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莫里斯·
迈斯纳这样阐述了一段话:
“知识分子自身并不能创造历史。
由于割断了他们与其所属的社会阶级之间的联系,知识分子虽然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但在政治上和历史上还是处于软弱地位。
只有当知识分子感觉到将自己与其他社会阶级联系起来的必要性并把握住这种时机,从而成为表达穷苦群众的社会经济不满情绪的政治代言人,并将群众的活动纳入新的政治活动的形式中之时,知识分子才能够认识和利用近代中国历史环境提供的革命变革的潜力;
也只有在这时,知识分子才能利用时机按照自己的观念和理想改造社会现实。
”
大学生属于社会的知识分子,也是社会的软弱阶层,在这样的中国社会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经济力量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打学生作为一个阶级其自身不仅在政治上是软弱无能的,而且也缺乏社会的或经济的力量。
他们在社会上根本没有发言权,例如当谈及反腐败问题和国家安全方面时,即使我们有诸多不满、诸多想说,却无力去做任何事。
所以那些为了祖国而有的许多热血,许多牺牲,许多勇猛与精进,许多光荣与梦想都在时间的进程中流逝了。
第三,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
90年前朱自清指出的“看看这时代,老练的青年可真不少”,胡适所痛陈的“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也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正像我们已经习惯用“六一”来祝福儿童,祝福生命的美好一样,我们似乎也已习惯用“五四”来赞美青年,赞美生命的美好。
但是对于青年来说,这并不是天赋的权利,也不是可以从容以对的赞美。
这片国土上生长越来越多的大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为什么青年越来越少?
时间浩荡地前行,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然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心灵状态却固执地停留在原处,没能走出悲愤而迷茫的荒漠。
他们就像生活在温室里从来看不到暴风雨的花草,也从来看不到国家的岌岌可危,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
七,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青年者,国家之魂”。
90年过去,时代环境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五四精神永存,依然是引领我们向前的强大力量。
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我们不但要永远记住90年前“五四运动”巨大的功绩,还要继续弘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以积极的行动去实践心中的爱国主义感情。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过重要讲话:
对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号召当代青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这四条希望,既表明了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当代青年前进的方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