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71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昆虫学复习Word下载.docx

(4)全变态与发育阶段性

已知昆虫种类中,绝大多数昆虫属于全变态类,即幼虫和成虫在形态、食性和行为等方面明显分化,这种分化借助一个静止的蛹期来实现。

这样,扩大了同种昆虫的食料来源,使昆虫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5)体躯较小

与其它节肢动物和高等动物相比,昆虫的体型一般都较小。

娇小的身躯给昆虫带来3个好处:

其一是只需要很少量的食物就能完成生长发育;

其二是便于隐蔽,保湿或避敌效果好;

其三是有利于迁移扩散,有翅昆虫可借助气流和风力向远处迁移。

即使是无翅的种类,也可借助鸟、兽和人类的携带,扩大其分布范围。

(6)多变的自卫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昆虫拥有各种各样的防御手段,如色彩防御、物理防御、化学防御等,以驱敌避害。

昆虫对极端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一些昆虫耐饥饿、耐严寒、抗高温或干旱的能力很强,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触角:

构造、类型

3口器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

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它类型的口器都是由这种类型演变而来的。

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主要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组成。

刺吸式口器:

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昆虫的口器就像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其中的汁液,这种口器称为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坚硬口针。

下唇延长成管状分节的喙,其背面中央有一凹陷的纵沟,用来包藏口针。

下唇和舌以及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或消失。

4胸足:

5翅的连锁器

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提高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称为翅的连锁器,主要包括以下5种类型。

①翅轭连锁。

②翅缰连锁:

在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或几根强大的刚毛,称为翅缰,在前翅反面翅脉上有1簇毛或鳞片,称为翅缰钩。

飞翔时以翅缰插入翅缰钩内以连接前、后翅。

大部分蛾类属此种连锁方式。

③翅抱型连锁。

④翅钩连锁。

⑤翅褶连锁。

6体壁的构造

体壁:

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

护蜡层

上表皮蜡层不透性

多元酚层

表皮层脂腈层

外表皮骨蛋、白脂类坚韧性

内表皮几丁质、节肢蛋白弹性

7昆虫的排泄系统

马氏管是昆虫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为细长的管状物,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末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

8昆虫的循环系统

开放系统,背血管(大动脉和心脏)、血液(无血红素)。

9昆虫的神经系统

除脑以外,主要是由一系列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该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部分组成。

10昆虫内激素

种类:

脑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

蜕皮激素前胸腺

保幼激素咽侧体

昆虫的生长、蜕皮、变态等生理活动是受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协调控制的。

一般认为,昆虫的脑接受外界环境与内在刺激后,引起脑神经分泌细胞活动,释放出脑激素活化咽侧体及前胸腺,从而分泌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

由于保幼激素的作用,幼虫不断地生长发育,保持幼虫状态;

而蜕皮激素的作用,则引起若虫或幼虫蜕皮。

在幼虫时期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同时存在,共同起作用时,幼虫蜕皮仍然作为幼虫而生长,在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下,昆虫的幼期生长发育便可完成。

当幼虫到最后一龄时,咽侧体停止分泌保幼激素或分泌量很少,此时,前胸腺照常分泌蜕皮激素,因而发生变态,出现蛹或成虫。

如果蜕皮激素单独起作用,昆虫便发育为成虫。

如果体内除蜕皮激素外,尚有少量保幼激素,就表现出蛹的特征。

在成虫时期保幼激素又行分泌,对卵的成熟和胚胎发育起作用。

11昆虫的生殖方法

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

卵胎生;

多胚生殖。

孤雌生殖:

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为孤雌生殖,可分为偶发性的孤雌生殖、经常性的孤雌生殖和周期性的孤雌生殖等三种类型。

卵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全部由卵供给,卵在母体内孵化为幼体后才被产出体外,如蚧壳虫、蓟马、蟑螂、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12蛹的类型

离蛹(甲虫)、被蛹(鳞翅目)、围蛹(蝇类)。

13变态类型

原变态:

从幼期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

蜉蝣目

不全变态:

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

如直翅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等。

全变态:

4个虫期:

卵、幼虫、蛹和成虫。

14休眠和滞育

休眠:

是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当环境不利时,昆虫新陈代谢速度显著下降。

一旦不利因素被解除,昆虫马上恢复正常的活动与发育,如一些昆虫的冬眠、夏蛰。

滞育:

是昆虫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遗传性反应。

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后,即使给予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其生长发育。

短日照滞育型:

冬季滞育的昆虫,均以短日照作为引起滞育的信息,通常光周期长于12-16小时,即可继续发育而不滞育。

长日照滞育型:

一些在夏季进入滞育的昆虫,则以长日照作为滞育的信息,一般光周期小于12小时,就可以继续发育而不进入滞育。

15蜜蜂的“圆舞”和“摇摆舞”

蜜蜂以快而短的步伐在同一位置上绕圈,一次向左,一次向右,并重复多次。

约经半分钟后,转移到另一位置,重复这种动作,这种蜂舞就是“圆舞”。

侦察蜂返巢后跳“圆舞”表明蜜源距巢不到100米,但不指明蜜源的方向。

跳“摇摆舞”时,舞蹈蜂先朝一边绕一狭小的半圆,然后急转弯呈直线爬向起点,再转向另一边绕另一个半圆,随后又沿开始时走过的直线。

当舞蹈蜂沿直线爬行时,其腹部向两边极力摆动,同时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

如果侦察蜂返巢后所跳的舞蹈为“摇摆舞”,说明蜜源在离巢100米以外的地方,同时,“摇摆舞”的舞姿还能表明蜜源的实际距离和具体方位。

侦察蜂能借助太阳给蜜源定位。

蜂巢与太阳的连线跟蜂巢与蜜源的连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

沿直线摇摆爬行的时间决定了蜜源与蜂巢之间的距离,每1秒钟代表1千米。

16拟态

缪氏拟态是指拟态昆虫和被模拟昆虫都是不可食的拟态。

捕食性动物只要误食其一,以后二者就都不受其害。

所以,缪氏拟态是对二者均有利的拟态。

贝氏拟态是指被模拟者对捕食性动物是不可食的、而拟态昆虫则是可食的拟态。

17保护色与警戒色

保护色:

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背景色非常相似,从而躲过捕食性天敌的视线而获得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种与背景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

警戒色:

是指昆虫具有的、使其天敌不敢冒然取食或厌恶的鲜艳色彩或斑纹。

这种色彩防御在鳞翅目、螳螂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

18信息素(外激素)

聚集信息素:

是由昆虫个体分泌,招引同种成员在一起进行取食、交配和繁殖的信息化学物质,主要成分多为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

这类信息素主要存在于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以及鞘翅目昆虫中,其中以鞘翅目的种类为最多。

性信息素:

是指由成虫释放的,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信息化学物质。

它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

19昆虫学名与命名法

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命名,即一种昆虫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2个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在种名之后通常还附上命名人的姓,如家蚕的学名为。

昆虫学名的书写格式有如下要求:

①顺序:

属名+种名+命名人的姓。

②大小写:

属名和命名人的姓第1个字母均为大写,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

③正斜体:

属名和种名为斜体,命名人的姓为正体。

④命名人的姓有时可略写,例如,林奈可略写为“L.”。

⑤当某一种的属名被修订或种名被更改时,原定名人的姓氏要加圆括号,以便查对,如三化螟()由原来的属移到了属。

⑥若是亚种,则采用三名法,即将亚种名直接放在种名之后,其书写格式同种名。

例如,东亚飞蝗的学名为()。

20白蚁的交哺行为

交哺()是指白蚁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相互传递食物或其它液体的现象。

)交哺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口部交哺,是指口对口的交哺;

另一种为原肛交哺,指的是口对肛门的交哺。

在白蚁的交哺过程中,交哺行为的开始和终结均由被饲喂者决定。

被饲喂的白蚁用触角、口器或前足来触摸饲喂者,当饲喂者从口中吐出或从肛门排出一滴液体时,被饲喂者立即将该液体吸食掉。

白蚁为何进行交哺呢?

白蚁交哺有3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喂养没有取食能力的白蚁品级;

其次是传递肠内的微生物;

其三是对白蚁品级的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21蜻蜓目

差翅亚目(蜻蜓亚目):

体粗壮,后翅基部比前翅宽,休息时两对翅平伸。

均翅亚目(豆娘亚目):

身体细,两对翅的形态很相似,休息时四翅直立在背上。

22直翅目

特征:

口器咀嚼式。

有特化足:

前足开掘式或后足跳跃式。

前足上的“耳朵”:

螽斯和蟋蟀的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

腹部上的“耳朵”:

蝗虫的鼓膜听器位于第1腹节的两侧

23缨翅目(蓟马)

口器锉吸式。

缨翅。

24半翅目

刺吸式口器,前翅半鞘翅或覆翅、膜翅。

飞虱科:

后胫节有1个端距。

叶蝉科:

后足胫节具2列刺状毛。

沫蝉科:

后足胫节有1-2个侧刺,有2横列端刺。

蝉科:

雄虫有发音器,位于第1腹节的两侧。

雄虫和雌虫均有鼓膜听器,位于第2腹节的腹面。

25鞘翅目

前翅鞘翅。

后翅膜质,但有时退化。

蛹为裸蛹。

26双翅目

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幼虫为无足型,蛹为裸蛹或围蛹。

27鳞翅目

成虫翅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

蛾类与蝶类的区别

蛾类蝶类

触 角 线状、羽状棒状

翅的连锁翅僵和翅僵钩翅抱型

翅休止状态屋脊状或平放身体背面直立于身体背面

活动时间夜晚白天

蛹结茧常无茧

 

蛱蝶科、斑蝶科和眼蝶科成虫的前足均退化,但是,

蛱蝶科:

前翅A脉1条。

斑蝶科:

前翅A脉2条。

眼蝶科:

前翅脉基部常膨大,前翅A脉1条。

鳞翅目幼虫:

侧单眼6对。

腹足2-5对,有趾钩。

叶蜂科幼虫:

侧单眼1对。

腹足6-9对,无趾钩。

28膜翅目

前翅大,后翅小,均为膜翅。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姬蜂科:

前翅有第二回脉、小翅室。

茧蜂科:

前翅无第二回脉,小室没有或不明显。

蜜蜂科:

口器嚼吸式。

前翅有3个亚缘室。

后足携粉足。

营社会性生活,1个巢群内有工蜂、雄蜂及蜂后3型。

喜在树洞或岩洞中作巢,其巢是用蜂蜡做成的。

胡蜂科:

巢主要用木质纤维做成的。

蚂蚁与白蚁的区别

白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