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93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137个实验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视觉暂留:

人的眼睛具有保持视觉印象的特性。

视网膜在受光刺激停止后,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把视觉印象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作用叫做视觉暂留作用。

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光源既不强也不弱的情况下,眼睛保留视觉的时间大约是0.1秒。

因此,当一个闪烁的光源,在每秒种闪烁超过10次的时候,看起来就会觉得它不是闪烁而是发着均匀的光亮了。

 

2.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三上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第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

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形针、纸鹦鹉、卡纸、剪刀、铅笔、彩色笔

实验过程:

1.制作纸鹦鹉(可以课前做好)

2.试着让纸鹦鹉在手指上站起来。

等学生发现站不起来时,再发给他们回形针。

提示:

回形针别在哪里,纸鹦鹉能站起来。

回形针别在纸鹦鹉的尾部,纸鹦鹉站起来了。

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

当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点)的下面,那么这个物体稳定性就强。

3.观察蜗牛或蚂蚁,完成一份观察记录(三上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3课《校园的小动物》)

(1)观察蜗牛

观察、了解蜗牛

活体蜗牛、记录纸

1.画出蜗牛的外形

2.观察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3.观察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活动提示:

课前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捉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头部的腹面有口,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生长着许多排列整齐的小齿,齿舌的前端可以从口里伸出来刮取食物。

(这是学生第一次借助工具观察,要加以指导。

)蜗牛喜欢夜间活动,白天用布把蜗牛的盒子包起来,晚上打开放到有光的地方,几天后,蜗牛在白天就可能变得活跃起来。

当蜗牛受到惊吓会缩回壳里,观察时,要安静等待。

它有石灰质的螺旋状的外壳,但是外壳比较平,锥心突起不高。

外壳一般是灰色、赭色或者淡绿色。

蜗牛的身体肉质,无内骨骼,极易变形。

一般有四个触角,两长、两短触角的顶端有眼。

蜗牛的身体后半形成腹足,通过腹足的蠕动,在物体的表面行走。

一般总是触角先出,试探一下周围,如果没有危险,就会慢慢把头也伸出来

蜗牛的脚(腹足)是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脚底部的肌肉前后做波浪状的收缩和蠕动时,就使蜗牛缓缓地、轻柔地滑向前去。

蜗牛的足上有一种叫“足腺”的腺体,会产生黏液,在蜗牛移动后会在身后留下一道黏液。

(2)探究蜗牛的食性对刺激的反应

探究蜗牛的食性对刺激的反应

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酒

观察蜗牛吃什么

在蜗牛面前放上醋、酒等刺激物,观察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在蜗牛面前放上醋、酒等刺激物,蜗牛会收缩起触角。

蜗牛要饿上一段时间才会对食物反应积极。

探究蚂蚁的习性。

几只不同窝的蚂蚁

1.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个烧杯中,观察它们的反应

2.再多放几只试试(让它们数量不等)

当不同窝的蚂蚁被放到一起时,尤其是数量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杀起来,而同窝的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这是因为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窝味”,这种窝味与窝的材料、贮藏的食物和蚂蚁本身的分泌物有关。

4.挤出蔬菜或水果里的水(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1课《生命离不开水》)

实验目的:

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判断植物体内丰富的含水量。

每组一个菜板、一把菜刀、一块纱布、一个小烧杯、西红柿或黄瓜等含水量很高的植物)

1.先称一称西红柿的质量

2.小刀把西红柿切成小块

3.用纱布包起来挤捏。

4.再称一称,看看汁水和残渣的质量

实验提示:

强调安全,注意良好习惯养成,从操作台的卫生到残渣的处理、汁水的倾倒等。

发现残渣比完整的西红柿轻了许多。

5.观察水的特点(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2课《观察水》)

通过找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学习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装在无色透明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桌上有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找一找,哪一杯是冷开水,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冷开水的。

1.找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概括出水的基本性质,同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2.学生品尝液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

3.学生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告诉学生闻的是气味,尝的才是味道。

4.教育学生,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随便尝。

5.教给学生闻的方法。

6.水的毛细现象(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3课《神奇的水》)

发现水的神奇之一:

毛细现象

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或棉面条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2.用粉笔吸墨水。

红颜色的水沿着纸巾“爬”了上来。

粉笔被墨水染黑了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7.水的表面张力(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3课《神奇的水》)

发现水的神奇之二:

表面张力

一元硬币、滴管、水、玻璃杯、回形针、水

1.猜猜1元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先把猜测的结果写下来,然后亲自做一做。

2.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

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也没流下来。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8.水的压力(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3课《神奇的水》)

了解水的神奇之三:

水有压力,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地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3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4.如果抬高瓶子的位置,喷射的水流有变化吗?

钉子扎的眼尽量大小相同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水有压力,水深度越深,压力越大。

9.水的浮力(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3课《神奇的水》)

了解水的神奇之四:

水有浮力,初识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5.如果再加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什么变化?

在初始状态下,每加进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就上升50ML。

要学生在预测与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

10.认研究水的溶解(三上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第3课《神奇的水》)

认识水的神奇之五:

能溶解物质

方糖、1-2粒高锰酸钾、烧杯、搅拌棒、水

把方糖或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方糖或高锰酸钾的变化

高锰酸钾用量控制1-2粒,刚放高锰酸钾时,不能搅拌。

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水变甜了。

高锰酸钾放入水使水变成紫红色。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1.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2课《纸》)

了解纸的结实程度和纸纤维的疏密差异

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

1.把报纸按纵向、横向截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2.把截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3.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撕一撕纸。

4.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的毛边,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对常见事物不只做表面性的研究,要发挥想象力去发现那些意想不到的特点。

要选用较为传统的纸差异较大,如毛边纸、宣纸、草纸、卷筒纸。

放大镜下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要引导学生描述。

纵向比横向结实

12.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2课《纸》)

研究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各种纸制品(面巾纸、普遍白纸、蜡纸、马粪纸、包装纸等)、滴管、有颜色的水等。

吸水性实验,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并比较水的扩散

透明度实验,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

注重方法的指导,滴水多少要相同。

把纸对着亮光,或把纸蒙在手电筒、灯泡上,或把文字、图片垫在纸下都可以用来研究纸的透明度。

13.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3课《纺织材料》)

了解棉布与尼龙织品的差异

棉布、尼龙、打火机、有颜色的水

1.比较燃烧后的气味。

(对两种布料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做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差异。

2.比较吸水性。

(1.裁剪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布料的一端同时浸入水中。

3.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提示:

为保证条件相同,可将两块织品挂起来固定,然后,让其下部同时接触水,以便学生获信服的感知经验以及结论)

14.研究金属的性质(三上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4课《金属》)

研究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

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进热水里,几分钟后摸一摸各种物品的上端,你有什么感觉

2.把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或水泥地上,用铁锤敲打,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设计,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要先动脑后动手。

知而后行)

15.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三上第五单元《提出问题》第2课《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将水和洗洁精按4份水、1份洗洁精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轻轻搅拌,然后用吸管来吸。

用各种吸管吹

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1.学生可用他们想用的材料配溶液。

2.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要把放在嘴里的一头弄上溶液,更不能把溶液吸到嘴里

3.吹气时不能过分用力。

气流要均匀,要慢。

可用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管子。

4.铁丝框可是平面的,也可是立体的,如四面体。

拉方框时要稍慢一些,拉圆圈时要快。

5.要及时擦干净桌面。

6.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