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73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3、讲述: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水田的食物网: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拓展:

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2、概括: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

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

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7、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

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

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

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参18面记录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8、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2、设想一下: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

在书19面表示出来。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3、小结:

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1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

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

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3、关于“光源”的教学

4、影子的特点

5、回顾和总结

六、作业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1、复习引入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3、整理我们的记录

4、日影观测仪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直线传播的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2.4光的反射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1、导入

2、照亮目标

3、运用光的反射

3、做一个潜望镜

4、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2.5光与热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光的强弱与温度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二、教学准备: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对比实验: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