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78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Word格式.docx

B.氢硫酸的电离:

H2S

2H++S2-

C.氯化铵的电子式:

D.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

【答案】D

【解析】氯原子的半径大于碳原子,故A错误;

氢硫酸的电离:

H++HS-,故B错误;

溴化铵的电子式:

故C错误;

含78个中子的碘原子,质量数是131,原子符号是

,故D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B.FeCl3溶液水解呈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C.铜比铝活动性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D.ClO2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故A错误;

FeCl3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是FeCl3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

铜与浓硝酸能反应,所以不能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故C错误;

ClO2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故D正确。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Cl2 

与足量NaOH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A

B.室温下,1LpH=13 

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5NH4NO3

2HNO3 

+4N2↑+9H2O 

反应中,生成56g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解析】Cl2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1mol氯气转移1mol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5.6LCl2 

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A,故A正确;

室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的浓度是

,1LpH=13 

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

NA,故B错误;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是氧气得电子,1mol氧气得4mol电子,所以消耗22.4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A,故C错误;

根据方程式5NH4NO3

+4N2↑+9H2O,生成4molN2 

转移15mol电子,所以生成56g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7.5NA,故D错误。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Fe2+、Fe3+共存时,检验Fe2+:

Fe3++3SCN-=Fe(SCN)3↓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

Ca2++2C1O-+H2O+CO2=CaCO3↓+2HClO

C.除去MgO中少量的Al2O3杂质:

Al2O3+6H+=2Al3++3H2O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

n(HNO3)=1:

2时:

3Fe+2NO3-+8H+=3Fe2++2NO↑+4H2O

【解析】Fe2+、Fe3+共存时,检验Fe2+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故A错误;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钙 

:

C1O- 

+H2O 

+CO2=HCO3-+HClO,故B错误;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MgO中少量的Al2O3 

杂质:

Al2O3 

+2OH-+3H2O=2[Al(OH)4]-,故C错误;

Fe 

与稀硝酸反应,当n(Fe):

 

n(HNO3)= 

1:

时,铁过量生成Fe2+,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Fe 

+2NO3-+8H+=3Fe2++2NO 

↑+4H2O,故D正确。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装置制取氯气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纯碱中的小苏打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分离乙醇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B

【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不反应,故A错误;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故B正确;

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液,故C错误;

用图4装置制备Fe(OH)2 

,铁应该连接电源正极,故D错误。

点睛: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需要加热才能生成氯气,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氯气,所以图1装置可用于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制取氯气。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MgO(s) 

+C(s)=Mg( 

s) 

+CO(g) 

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B.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C.0.1mol.L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值减小

D.锅炉中沉积的CaSO4 

可用饱和Na2CO3 

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

【答案】C

【解析】△S>

0,而该反应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说明反应吸热,故A正确;

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和装置设计的合理性等因素有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越强,输电能力越强,故B正确;

0.1mol.L 

溶液加水稀释后,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中

值增大,故C错误;

难溶物CaSO4可以生成更难溶的碳酸钙沉淀,再用盐酸酸溶解碳酸钙,故D正确。

8.短周期元素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W2- 

)>

r(Q- 

r(Y2- 

r(Z3+ 

B.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Q 

的强

C.元素X 

的氢化物与Q 

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

D.X、Z、Z、Q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W2-)>r(Q-)>r(Y2-)>r(Z3+),故A正确;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元素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故B错误;

元素X的氢化物是氨气、Q的氢化物是氯化氢,化合的产物是氯化铵,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故C正确;

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硝酸、氢氧化铝、硫酸、高氯酸均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9.对下列有机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在人体内水解转化为葡萄糖,为人类提供能量

C.分枝酸结构简式如图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也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取蔗糖水解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再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解析】

+Br2

+HBr,溴原子代替苯环上的氢原子,所以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B错误;

分枝酸含有羧基、羟基,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分枝酸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取蔗糖水解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的NaOH 

溶液中和硫酸,再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独液,加热,有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生成,说明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故D正确。

10.A、B、C三种常见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质已略去)。

A.若A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则B的水溶液可呈酸性,C的水溶液可呈碱性

B.若A为一种金属单质时,则反应①、②、③均可为化合反应,反应④可为置换反应

C.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固态物质,则B可以是工业上制取A、C的原料

D.若A、B均是可燃性物质,完全燃烧都生成气体C,常温下A溶液pH<7,则将C通入A溶液中,pH值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若A是一种两性氧化物,A是氧化铝,则B是氯化铝、C是偏铝酸钠,氯化铝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若A单质铁,B是氯化铁、C是氯化亚铁,则反应①是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②是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③是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④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正确;

若A是Na、B是NaCl、C是NaOH,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取金属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钠,故C正确。

若A、B均是可燃性物质,完全燃烧都生成气体C、常温下A 

溶液pH<

7,则A是H2S、B是S、C是SO2;

则将SO2通入H2S溶液中生成单质硫和水,pH 

值先增大,二氧化氯过量后生成亚硫酸,后PH减小,故D错误。

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

L-1NaClO溶液和0.1mol·

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溶液中含有Fe2+,不含Fe3+

C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O2已经变质

D

向浓度均为0.1mol·

L-1NaCl和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

L-1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

Ksp(AgCl)<

Ksp(Ag2CrO4)

A.AB.BC.CD.D

【解析】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故A错误;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中不含Fe3+,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I-等还原性离子,故B错误;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过氧化钠已变质为碳酸钠,故C正确;

AgCl与Ag2CrO4的结构不同,不能直接根据沉淀的先后顺序判断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D错误。

对于结构相似的沉淀物,可以根据溶度积常数的大小直接判断溶解性,如氯化银、溴化银结构相同,溶度积常数越小越难溶;

对于结构不同的物质,要通过计算离子浓度判断溶解度。

12.Cl2O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

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C12O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HgCl2+Cl2O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少爆炸危险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