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54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②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

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

⑥中纯碱为盐。

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A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只是分散质微粒,还包括分散剂;

B项,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是溶液;

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C

4.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X

Y

Z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A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许多共价化合物也属于电解质,电解质的范围应大于离子化合物,故C项不正确。

5.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3PO4、H4SiO4、HCl、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N2、HCl气体、CuSO4·

5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金、汞、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

(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它是次氯酸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或BaCl2,Ba为第第ⅡA族金属,而Na、K为第ⅠA族金属)。

(2)只有Cl2中氯的化合价为0价,其他均为+5介。

(3)只有HCl为无氧酸(或H4SiO4不溶于水)。

(4)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也可把CuSO4·

5H2O列出来,因为其他三种都是气体)。

(5)只有钠为活泼金属,其他均为不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之后(也可把汞单列出来,因为在常温下只有汞为液态,其他金属均为固态)。

(1)NaClO(或BaCl2) 

(2)Cl2 (3)HCl(或H4SiO4) (4)空气(或CuSO4·

5H2O) (5)钠(或汞)

6.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本题通过对硫、氯、铁三种常见元素的推断,主要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胶体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因X2-、Y-均与Y的氢化物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说明X、Y同周期,且分别属ⅥA和ⅦA族元素,又根据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推知ZY3为FeCl3,即X、Y、Z分别是硫、氯、铁元素,从而可如下作答:

(1)为HClO4,

(2)Fe3++3H2O

Fe(OH)3(胶体)+3H+,此液体为胶体,因而具有a、b、d的性质。

(1)HClO4 

(2)Fe3+3H2O

Fe(OH)3(胶体)+3H+ abd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A中冰水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B项不锈钢锅是合金,不是纯净物,C、D都是溶液是混合物。

2.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A项中纯碱是盐不是碱,C项中石炭酸是酚类化合物不是酸,熟石膏是盐,D项中乙醇钠不是碱,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

盐酸、生铁、空气B.化合物:

CaCl2、NaOH、HCl

C.盐:

CaO、碳酸钙、食盐D.单质:

C60、O3、石墨

C中CaO为碱性氧化物不属于盐其分类均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CuSO4·

5H2O是一种混合物

A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则没有;

B项,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Ca(OH)2,发生了化学变化;

C项,O3是单质不是化合物;

D项,CuSO4·

5H2O为纯净物。

5.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在分散系中溶液的分散质颗粒最小,又因蛋白质属于大分子蛋白质溶于水得胶体,而非溶液,故D符合。

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

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

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

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位素:

C、

C、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①中水银是纯净物 ②中聚苯乙烯是混合物,HD是单质。

7.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A项,胶体也是均一、稳定的;

B项,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应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是所有微粒在溶液中的运动方式;

D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8.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鸡蛋白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物理变化,A正确;

胶体是分散系,为混合物,B错;

稀H2SO4先使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而后又使其溶解,C不正确;

D是利用胶体的电泳除尘,正确。

9.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①糖类 ②塑料 ③石油 ④蛋白质 ⑤合成纤维 ⑥棉花 ⑦陶瓷 ⑧玻璃 ⑨天然气 ⑩水泥 ⑪合成橡胶 ⑫煤 ⑬油脂 ⑭羊毛

A.①④⑬B.②⑤⑪C.⑦⑧⑪⑭D.③⑨⑫

A项中三者都是基本营养物质;

B项三者是合成材料;

C项不能归为一类;

D项三者都是化石燃料。

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

11.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BaCl2

Fe

Cu(NO3)2

Fe2O3

K2SO4

H2SO4

Mg

NaOH

MgCl2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

(2)不跟第Ⅰ组中所有物质发生上述反应的第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各组内物质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Ⅰ H2SO4 

(2)Ⅱ NaOH 2NaOH+Cu(NO3)2===Cu(OH)2↓+2NaNO3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12.分别设计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发生的下列变化。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有:

明矾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聚光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生成了胶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Al3+水解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