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单元酸和碱盐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十十一单元酸和碱盐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十一单元酸和碱盐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CO32-的检验: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1.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B.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C.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
D.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盐酸、纯碱、硫酸亚铁、生石灰B.硝酸、苛性钠、碱式碳酸铜、熟石灰
C.氢硫酸、消石灰、胆矾、干冰D.硫酸、熟石灰、食盐、水
3.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
A、能与指示剂作用
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
D、都含有氢元素
4.盐酸是一种主要的工业用酸,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5.硫酸的用途很广,下列叙述的硫酸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稀硫酸能溶解镁、锌等金属 D、浓硫酸难挥发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握在手心
B.称量药品时用手取砝码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7.下列物质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CO2
B.CaO
C.CaCl2
D.CaCO3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Fe→Fe2(SO4)3
9.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
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0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
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多少t?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
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3)酸+碱→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NH4+鉴定)
②常见沉淀:
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Al(OH)3↓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2.下列各种气体均可以用NaOH干燥的是()
A.H2、O2、SO2B.CO、CO2、NO2C.H2、O2、COD.CO2、H2、HCl
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由于违反了实验规则,皮肤上溅上了少量浓硫酸,他想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用较多的水冲洗;
(2)用氢氧化钠进行处理;
(3)用布试去皮肤上的浓硫酸;
(4)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正确的处理顺序是()
A.(3)
(2)(4)B.(3)
(1)(4)C.
(2)(3)(4)D.
(1)
(2)(3)(4)
4.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
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水
5.我们已经熟悉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A、生石灰
B、NaOH固体
C、浓硫酸
D、Ca(OH)2
6.盛放在敞口瓶内的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B、烧碱固体
D、浓盐酸
7.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的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酒精
C.烧碱
D.熟石灰
9.如下图所示,若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A.浓硫酸B.食盐固体C.氧化钙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
二、填空
1.从四类化学反应的角度写出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例,尽量用到酸和碱)。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潮解。
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化学教材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可燃性 d.毒性 e.吸水性 f.酸碱性 g.腐蚀性
请选择合适的代号(a~g)填写下列空格(每空只填写一个代号)
(1)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有______;
(2)氢气可作高能燃料,是因为它有___________;
(3)氧气在燃烧反应中,一般表现出_________;
(4)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
(5)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验溶液的________;
(6)硫酸和氢氧化钠对人体的皮肤有_____________;
5.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可以推断物质的性质,如从酸与碱的实验中就能找出一些实例:
宏观现象
物质性质
例:
在实验中,不慎将盐酸洒到试剂标签上,不久试剂标签被腐蚀。
说明盐酸有腐蚀性。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2)pH的测定: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5.6的雨水为酸雨
1.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D.用稀盐酸进行清洗铁锈
2.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
常见食物
橘子汁
泡菜
酸牛奶
鸡蛋清
pH(近似值)
3.0~4.0
3.2~3.6
6.3~6.6
7.6~8.0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D.酸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4.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食盐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D.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5.人体内胃液的正常pH在0.9~1.5之间,胃液过多症患者的pH低于正常值。
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的是()A.CaCO3B.CaOC.NaOHD.NaCl
6.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试液变为红色,则此溶液一定是()
A.碱的溶液B.盐的溶液C.酸的溶液D.pH大于7的溶液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B.当空气被硫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可能会形
C.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D.苹果汁的pH一般在11~13之间
8.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参照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牙膏是中性物质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D.食醋使无色酚酞变红
9.小燕同学喜欢吃松花蛋,但她又嫌松花蛋有一股涩味,她走访制作松花蛋的师傅了解到,松花蛋的涩味是由于腌制时用纯碱和熟石灰导致的。
于是小燕利用化学原理使用家庭厨房中的调料就解决了问题。
她所选用的调料为()A.酱油B.食醋C.香油 D.食盐
10.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
它是下列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1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1.除了教材上所述的事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有关中和反应的例子:
(1)
(2)
。
2.将稀盐酸滴入下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不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
(2)冒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
(3)有浅绿色溶液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
(4)红色消失的是_______________。
3.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