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0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doc

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

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

2、容量瓶

2.1、.构造:

磨口、细颈、梨形平底

2.2、特点:

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2.3、使用范围:

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4、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先检漏。

②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

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

八字方针:

计,量,溶,冷,转,洗,定,摇

以0.1mol/LNaCO3溶液500ml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

1.计算:

NaCO3物质的量=0.1mol/L×0.5L=0.05mol,由NaCO3摩尔质量106g/mol,则NaCO3质量=0.05mol×106g/mol=5.3g

2.称量:

用分析天平称量5.300g,注意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

3.溶解:

在烧杯中用100ml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

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4.转移,洗涤:

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容量瓶,,由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

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

6.摇匀:

定容后的溶液浓度不均匀,要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这个操作叫做摇匀。

7.贴上标签:

把定容后的Na2CO3溶液摇匀。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问题: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CB==

nB

V

三.过程分析:

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就在“溶质nB”和“溶液体积V”是否准确,所以引起误差的可能有:

一.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二.溶于水放热或吸热的试剂,溶解后未冷却会引起溶液体积偏差,使所配溶液浓度出现误差。

三.溶液移入容量瓶时有少量溅出,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四.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五.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所得溶液浓度偏低,俯视则会偏高。

所以配制的过程中要防止溶质的损失(如:

称量、移液时引流、溶解后洗涤),防止溶液体积的偏大偏小(如:

溶解后冷却、眼睛仰视、俯视)。

四.主要注意事项:

1.容量瓶是刻度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来溶解

2.溶解完溶质后溶液要放置冷却到常温再转移

3.溶解用烧杯和搅拌引流用玻璃棒都需要在转移后洗涤两三次

4.把小烧杯中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俯视使溶液体积偏小,使溶液浓度偏大。

仰视使溶液体积偏大,使溶液浓度偏小。

6.定容一旦加入水过多,则配制过程失败,不能用吸管再将溶液从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7.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不能再补加再补加蒸馏水,因为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

摇匀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液面低于刻线,这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所以摇匀以后不需要再补加蒸馏水,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五.过程演示图:

用结晶水合物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时,要注意将结晶水的质量从溶质中减去,记下所需的蒸馏水的质量中。

如果用液体溶质配制溶液,需先根据溶质的密度计算出一定质量的溶质的毫升数,再用量筒来量取溶质的体积,其他操作方法及顺序与固体溶质相同。

1.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

A.标线 B.温度 C.浓度 D.容量

2.某实验需要0.2molNaOH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天平读数(游码及砝码)将

A.等于8.0g B.等于8.00g C.大于8.0g D.等于0.2g

3.0.5L1mol/L的FeCl3溶液与0.2L1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比为

A.15∶2 B.1∶1 C.3∶1 D.1∶3

4.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5.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500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A

B.500mL溶液中含有0.1NA个K+离子

C.1L溶液中K+离子浓度是0.2mol/L

D.2L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是0.4mol/L

7.取100mL0.3mol/L和300mL0.25mol/L的硫酸注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21mol/L B.0.42mol/L C.0.56mol/L D.0.26mol/L

8.某Al2(SO4)3溶液VmL中含agAl3+,取出V/4mL溶液稀释成4VmL后,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5/54Vmol·L-1 B.125a/36Vmol·L-1

C.125a/18Vmol·L-1 D.125a/Vmol·L-1

9.将2.4mol某金属投入1.8L2mol/L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7.2g氢气,则该金属和酸分别是

A.二价金属,二元酸 B.二价金属,三元酸

C.三价金属,二元酸 D.一价金属,一元酸

10.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11.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 B.0.15mol/L C.0.2mol/L D.0.25mol/L

12.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

13.用密度为1.32g/cm3的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BaCl2溶液中,直到沉淀恰好完全为止。

已知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H2SO4溶液的浓度为

A.21.9% B.42.1% C.13.5mol/L D.5.67mol/L

14.质量为8.02g的铁片,放进1.0L0.90mol/L的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干燥、称量,质量为8.66g。

若认为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Cu2+的浓度变为

A.0.89mol/L B.0.82mol/L C.0.78mol/L D.0.6mol/L

15.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稀至1L后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B.0.1mol/LC.0.01mol/LD.10mol/L

16.用硫酸铜晶体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25gB.12.5gC.6.25gD.37.5g

17.实验室常用98%(ρ=1.84g/mL)的浓H2SO4配制1:

4的稀H2SO4,此稀H2SO4的密度为1.23g/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A.4.6mol/LB.5.7mol/LC.3.88mol/LD.18.4mol/L

18.由Na2SO4和NaNO3组成的混合物88g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此溶液中Na+的浓度为1.2mol/L,则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为

A.17gB.34g C.25.5gD.5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