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2415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十五”期间,北京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产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日趋完善,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1.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十五”期间,北京高技术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首都经济和全国高技术产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005年,包含高技术服务业在内的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25.8亿元,约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3%。

其中:

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0.8亿元,占北京工业增加值的23.5%,占全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的5%以上。

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北京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实现增加值925.0亿元,已占北京高技术产业的70%左右,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583.2亿元,增长23.1%。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软件、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1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80亿元,实现了翻两番。

  2.园区经济活力彰显。

  中关村科技园区产值在北京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区多园”体制运行逐步顺畅,各专业园建设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中关村区域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200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增加值960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10.3%提高到14.1%。

海淀园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485亿元;

电子城老工业基地经过10年改造之后,已发展成为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亦庄园、昌平园、丰台园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从2000年到2005年分别增长了21.4倍、8.3倍、6.9倍。

  随着产业的分化和集聚,北京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梯度,逐步形成以中关村海淀园为核心的知识创新区、沿城市五环路展开的技术创新区、以及依托远郊工业开发区形成的多点集聚和专业化分工的生产制造区。

  3.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2.1%。

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品牌,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领航企业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态势。

TD-SCDMA标准跻身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

“闪联”标准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

中星微电子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汉王手写识别系统、中科大洋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进一步缩小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京东方TFT-LCD生产线将我国显示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8年;

联想通过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用友成为亚洲第二大ERP厂商。

  4.发展环境日趋完善。

  “十五”以来,北京大力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重点培育创新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大为改善。

北京市先后制定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有效推动了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十五”期间,北京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产业发展总体水平看,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总体来说,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是产业承载能力有待提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尚不匹配,支撑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配套体系还未形成。

三是开发区定位有待明晰,部分开发区(产业基地)专业化程度还需提升。

四是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平台建设与相关资源投入还要进一步完善。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十一五”期间,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八大机遇:

  全球产业转移特别是服务业转移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以服务业外包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北京智力资源丰富,具有承接和发展研发、高技术服务、总部经济等产业的天然禀赋,新的产业转移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自主创新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为高技术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北京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北京作为科技资源最为丰富、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将成为国家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北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未来北京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求北京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产业质量。

《总体规划》的实施将为北京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方位促进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

奥运信息安全、通信服务、智能卡、数据服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对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将引起全球关注北京,加快北京软硬环境建设,有利于吸引国际产业和关键要素向北京集聚,将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促进北京高技术产业不断升级。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加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明确北京在京津冀区域分工中的定位,加大与天津滨海新区分工与合作,为北京发展高技术产业高端环节,促进北京产业不断升级提供了机遇。

  全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间。

进入新世纪,我国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正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未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信息化建设为高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并带动新兴IT业态的快速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从需求上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7600元,并不断向更高水平攀升。

居民收入的提升推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价值含量高的高技术产品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

  2.挑战。

  区域竞争将使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面临更大压力。

凭借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近些年来沿海省市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滨海新区等成为区域经济新的亮点。

北京作为首都,生产运营成本高于国内大部分省市。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较高的生产运营成本使得北京在吸引高技术制造业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面临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瓶颈约束。

北京是个自然资源匮乏型城市。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我国平均水平的1/8,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可利用土地少,山地占市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二;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比重高,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一半,发达国家通常仅为30-40%。

资源与能源的约束使得北京发展高技术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

  北京产业高端化发展对制度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在全国高技术产业分工中占据高端位置,必然对制度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北京投融资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企业人才激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建设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为指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道路,着力提升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未来五年,高技术产业要围绕“开放创新、集成资源、高端发展、产业集聚”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实施人才、知识产权和品牌“三大战略”,重点发展“三三”产业、实施“两极双系”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计划,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

  “十一五”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开发创新、集成资源、高端发展、产业集聚。

  开放创新——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集成资源——充分利用、挖掘、集成首都优势资源,立足于区域内科技、人才、市场、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高端发展——立足北京资源优势,围绕北京“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带动北京产业结构能级提升。

  产业集聚——强化规划,引导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式发展;

加强专业化服务,增强专业基地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三三”产业:

即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三类产业;

利用高技术推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传统服务业三类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两极双系”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计划:

“两极”是指“海淀园中心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双系”是指西北向的高技术研发服务发展区和东南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区。

  

(二)发展目标和愿景

  1.2010年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期,北京高技术产业要实现“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产业集聚”的预期目标,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首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提供保障。

  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期翻一番,预计年增长速度16%左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2%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预计201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均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

软件产业、移动通信、计算机与网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地区出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