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23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

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48(个)

※12、:

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

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

76-52=24,24÷4=6合成(                              )

※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23                

               ﹨∕

         25  × □

          \  /

            □

            25×(77+23)

14、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5、 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观察物体

(二)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前面(又叫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先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常选择上面、正(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5、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

6、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为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分层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应弄清从哪几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计算。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

在加法或减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当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进行加减,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还要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还要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如:

多减要加上  762-598=762-600+2=162+2=164

       少减还要减  768-303=768-300-3=468-3=465

多加要减去  156+43=156+44-1=200-1=199

少加还要加  145+156=145+155+1=300+1=301

3、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c =a × ( b ×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拓展1:

(a-b)×c=a×c-b×c

拓展2:

(a±b±c)×m=a×m±b×m±c×m

拓展3:

(a+b+c)÷m=a÷m+b÷m+c÷m

拓展4:

  (a-b)÷c=a÷c-b÷c

拓展5:

a×c±b×c=(a±b)×c

拓展6:

a÷c±b÷c=(a±b)÷c

※:

乘法分配律是乘、加两种运算的规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只是乘法运算。

简算时,判断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a÷b÷c÷d=a÷d÷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小数分数的转化: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7、一个小数里有多少个计数单位的问题:

如:

0.678里有(  )个0.001。

0.678写成分数是678/1000,因为678/1000中有678个1/1000,所以0.678里有678个0.001。

8、数位上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含义。

下面数中8的意思:

8.36(8个一);3.86(8个0.1)等等。

9、几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含有几位数的小数。

10、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11、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2、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

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13、给几个数字,根据要求写数。

如:

用6、0、2、4按要求写数。

最大的一位小数:

642.0   最小的两位小数:

20.46     最大的三位小数:

6.420

14、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

15、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小数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6、最大的一位小数是0.9,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17、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注意:

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的末尾是指小数的最低位)。

18、增加小数位数及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

增加小数位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19、小数大小比较(排成竖列,小数点对齐):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

如:

3.7896和37.8.

※20、:

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21、两数之间填数:

6.4<□<6.5  在较小的那个数后,再添一位,如:

6.41,6.42,6.43………6.49;

再添两位,如:

6.411,6.412,6.413,有无数个。

2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原数×1000;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原数÷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原数÷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原数÷1000;

………

23、一个数扩大到几倍,原数×几。

一个数缩小到他的几分之一,原数÷几。

24、小数点移位问题:

标上数字,不够用0占位。

25、名数的改写:

(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左移一位;100,左移两位……

(2)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除以两个单位的进率,作为小数部分。

※:

不同单位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再还原为原单位写成答案。

 (3)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写成用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右移一位;100,右移两位……

(4)用小数表示的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