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236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doc

“送教上门”教案

教师:

______学生:

_______日期:

_______监护人:

教学

内容

上下(位置)

第一单元第1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

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

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找一找。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小结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前后

第一单元第2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

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

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

你看到了什么?

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

谁第二?

小白兔跑第几?

小蜗牛跑第几?

问:

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三、课堂小结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左右

第一单元第3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教学

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2、“左右”的相对性。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

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

左右)

师:

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

按顺序摆好: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

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

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

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

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

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摆一摆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

第二单元第1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重难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

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象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5

 板书:

1、2、3、4、5

(生:

正、反读)

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

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分与合     

1

第二单元第4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

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二颗珠,问:

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请你比一比:

4和3谁大,谁小?

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

主动探索:

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

请你试一试。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师领读:

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习5的组成

师:

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请你赶快行动吧!

1、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

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

2、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三、课堂小结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减法的认识   

第二单元第6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减法的含义。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老师拿走了一只)

师:

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

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3-1=

问:

3-1等于几?

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小结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0的认识   

第二单元第7节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

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什么也没有

师:

猴子吃桃子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

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

用几表示?

(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

用几表示?

(小猴吃了1个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