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56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州登谢眺楼饯别.ppt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州(今安徽宣城)登谢公楼所作。

谢眺楼是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或北楼,唐末改名为“叠蟑楼”。

李云是当时有名的散文家,官秘书省校书郎,是李白的族叔。

全诗意气豪放,语辞慷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解题,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听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疏通词句,一读,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饯行送别,南齐诗人谢眺作宣城太守时建,又称谢公楼、北楼,唐末改名叠嶂楼。

李云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连亲戚,李云当较李白长一辈,但不一定是近亲。

汉时称中央政府的著述藏书处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唐人用以代指秘书省。

汉献帝建安时代的诗文慷慨多气,史称建安风骨。

这一句指李云。

即谢眺,与其先辈谢灵运分称大、小谢。

清新秀丽。

这句自指。

散发:

就是发不整束,解冠归隐。

扁舟:

小船。

散发弄扁舟:

指避世隐居。

整体感知,二读,1、就诗人所表达的情绪来说,全诗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2、诗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种情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诗中点题的诗句是哪几句?

4、你能够说说这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吗?

三读,逐句欣赏,赏析方法一,这首诗题曰“饯别”,其实毫无“饯别”之意,乃是高楼酣饮,文苑英华题作陪侍郎叔华登楼歌。

谢眺楼,一名北楼,亦称谢公楼,南齐宣城太守谢眺所建,唐咸通间刺史孤霖改建,易名迭嶂楼。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年事渐高、壮志难酬的烦忧、苦闷、哀愁、激愤,反映了李白的理想和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

全诗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一层。

发端直抒胸臆,将其年事渐高,壮志难酬的苦闷、烦恼和盘托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用复沓重迭的语言、散文的句式,倾诉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许许多多、无尽无休的烦忧,既曰“弃我去”,又曰“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言“多烦忧”,写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怒。

这苦闷和烦恼是诗人看到日月不居,弃我而去,而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所引起的。

当诗人看见“万里长空送秋雁”这寥阔明净、壮美的秋景时,心情又陡然为之一变,“烦忧”为之一扫,于是产生了“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情逸兴,陪李侍御登谢公楼,开怀酣饮,纵酒高歌,展示出他那豪迈阔大的襟怀。

中四句为二层。

紧紧承接“酣高楼”,分述二人的才华。

“蓬莱”句称赞李华(云)的文章,“中间”句评价谢眺的诗歌。

蓬莱,指秘书省,汉代称官家著述和藏书之所“东观为老氏藏书室,道家蓬莱山”(后汉书窦章传)。

李华(云)曾校书秘书省,故称其文为“蓬莱文章”,并盛赞他有“建安风骨”,“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南齐著名诗人谢眺。

李白特别推崇他,多次在诗中称引他的佳句。

这句承上句,按照历史年代,自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中间小谢直至登楼二李,纵贯古今,自然妥帖,用典用事,毫无雕凿之痕。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诗中隽语。

登楼二李胸有奇才,素怀大志,酒到酣时,逸兴豪放。

这上天揽月,看似酒酣兴会的神来之笔,其实是诗人长期郁积在心里的对生活理想的执著追求。

后四句为三层。

神游于幻想中诚然是快慰的,但现实社会不以诗人的幻想为转移,他仍然无法摆脱污浊现实的羁绊。

诗人深知自己年过半百,“申客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愿万难实现。

他在幻想中清醒之后又跌落到现实社会中来,这时便更强烈地感到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他仍不懈的追求,仍在极力摆脱精神苦闷,但是愈想摆脱愈无法摆脱,因而也就愈加愁苦。

于是,只好效法隐士,“明朝散发弄扁舟”了。

这写出了诗人自己放浪不羁之态,同时仍回到本题。

四读,自行总结,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饱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进一步的追求,诗中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显示着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

思想情怀,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和艺术结构的波澜迭起、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诗中完美地统一起来;与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诗中一系列亮色调的意象,如“长风万里”,“酣高楼”,“青天”,“明月”等,始终涤荡着一股清越之气,令诗歌清秀神奇、豪放烂漫。

艺术风格,赏析方法二,三读,逐句欣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

这正是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艺术概括。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转入登楼送别之事,点明题意:

长风万里,秋雁北归,行人将去,此情此景,让人在百尺楼头欲一醉方休!

这景象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开始变得明朗,诗人虽为昨日、今日愁苦,却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浩然一饮,消愁逸兴。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有建安风骨;提到小谢清发,表明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眺,诗文清新秀丽。

承上句,两人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再承上句,诗人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

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