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922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资料.doc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

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直接当作人来写。

) 

作用: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

a、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b、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

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

 a、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

b、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

c、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

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

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5、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 

作用: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句:

什么叫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6、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

1.难道我会不知道?

(表达的意思为:

我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那么笨吗?

(表达的意思为:

我没那么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表达的意思为:

数学没这么难。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表达的意思为: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7、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例句: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8、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类似于对联。

例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修辞格

特征

基本作用

★比喻

不同类物之间的相似点

生动形象

★拟人

赋予人的特性

生动形象、人格化

★夸张

夸大或缩小事实

突出事物特征

★排比

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加强语势、说服力、感染力

对偶

词性一致、字数相等

表意凝炼,节奏感强

反复

重复某个词句

强调某个意思或感情

★设问

自问自答

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

只问不答、答在其中

加强语气

描写手法一、描写按所描写的对象分为:

1、人物描写:

  ⑴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⑵.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⑶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⑷.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⑸.神态描写:

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

是指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不管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环境的描写,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或借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或借以映衬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性格,总之,都应该为表现主题服务。

3.场面描写

是对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它是“动态”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能为人物展示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细节描写

  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写好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的“细微末节”,可以撩开人物心灵的帷幕,使人物生动丰满起来。

如《我的老师》中: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小小细节,廖廖数语,使读者感受到气氛是多么和谐轻松,老师是多么温柔敦厚

二、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

渲染气氛

3:

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

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语言描写作用:

1:

刻画人物性格

2: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

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4:

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三)、心理描写作用:

1: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

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3: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4:

深化作品主题

(四)、外貌描写的作用:

1:

刻画人物性格

2: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五)、动作描写和作用:

1:

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2:

刻画人物性格

3:

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4:

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六)、神态描写的作用:

1: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

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修辞练习题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

 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10、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1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

 17、春在哪里?

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   )

 2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

22、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

哦,原来是积雨云。

(   )

 23、海自己醒了,喘着气,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

24、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   )

2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26、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

27、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

(    )

28、狼的本性能改变吗?

不会,决不会。

(   )

29、我能忘得了那惊人的场面吗?

(   )

30、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              

小学常用关联词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如:

“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

“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如: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如: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

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

如: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

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假设句:

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