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954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进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档格式.docx

2工艺描述

本系统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图

淬火炉和回火炉均为步进梁式加热炉。

装出料方式:

侧进,侧出;

炉子布料:

单排。

活动梁和固定梁均为耐热铸钢,顶面带齿形面,直径小于141.3mm钢管,每个齿槽内放一根钢管。

直径大于153.7mm的钢管每隔一齿放一根钢管。

活动梁升程180mm,上、下各90mm,齿距为190mm,步距为145mm。

因此每次步进时,钢管都能转动一角度,使钢管加热均匀,并防止在炉内弯曲变形。

步进梁能进行正循环,送循环、单动、点动各种动作,升降时对钢管轻托轻放,前进时缓起缓停,无振动冲击和失控现象。

同时,具有踏步功能,踏步时向后步距为45mm,使钢管在原齿槽内不断转动。

固定梁用带保温支柱支撑其顶面高出炉底520mm。

使炉气能围绕钢管形成良好的循环,保证均匀加热。

淬火炉沿炉长方向分为装料段、加热段和保温段。

装料段炉顶压低,不装排烟予热钢管(三个测量温度点),以免钢管突然受到强大热流冲击产生弯曲变形。

加热段沿炉宽方向分为四个区段进行比例燃烧和温度控制。

保温段沿炉宽方向分4区段进行脉冲燃烧和温度控制(用二套控制器),以确保保温区炉温±

5℃和保温后钢管全长温度均匀性在10℃以内的要求,同时更方便用户控制钢管端温度,满足淬火需要。

淬火炉最高控制炉温960℃,允许max1050℃。

回火炉沿炉长方向分为装料段,加热段,均温段和保温段。

同样装料段不设烧嘴。

加热段沿炉宽方向分二个温区,中间8个烧嘴为一个温区,两边各4个烧嘴合起来为一温区,用一个脉冲控制器控制。

均温段、保温段沿炉宽方向各分为四区(每二个温区一个控制器),均采用脉冲燃烧温度控制。

确保炉温控制±

5℃,保温后钢管全长温度均匀性10℃的要求。

回火炉最高控制炉温750℃,允许max800℃(为生产高压锅炉管作储备)。

淬火炉、回火炉炉内烟气均经装料段下方的八个分烟管引出,进入集烟管,由集烟管中部引至总烟管,通过空气予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再经烟道由烟囱排入大气。

这种方式可有效防止炉内烟气的偏流。

淬、回火炉进出料均采用侧进,侧出方式。

淬火炉装出料悬臂辊采用斜80角安装,使钢管在入炉和出炉时产生自转并靠向装出料端墙一侧靠齐,其目的是防止钢管入炉时弯曲并有利装出料定位。

3步进式加热炉生产中的关键控制技术

3.1生产节奏的控制

步进式加热炉生产中的生产节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管材线全自动、全连续工作时,加热炉区的机械设备如进料辊道、步进梁、出料辊道、液压站及其它公辅设施,设备运行节奏必须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管材物流全过程准确定位,以实现全自动、全连续工作。

依据生产调度计划而需要装炉时,通过上料台架输送至装料辊道,经光电开关及金属探测器而自动输送到炉外辊道上。

待炉内装料端空出位置时,自动开启炉门,由其及炉内辊道托入炉内放置到固定梁上,并由此开始进行炉内的管材物流跟踪。

管材通过炉子步进梁自装料端一步步地移送到炉子的出料端。

由装在出料端的光电开关检测到管材边缘并在步进梁完成此时的步距运行后,暂停步进梁的移送动作,PLC同时测算等待出炉管材的位置。

在加热炉接到出钢信号后,再自动开启出料炉门,由出料辊道运至炉外出料辊道上。

当金属检测器探测到管材时,在由出料辊道输送至其他设备,进行下一道工艺。

管材输送、测量、装出料、物流跟踪以及管材的数据信息交换通过PLC和二级计算机系统进行顺序、定时、联锁和逻辑控制,实现操作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

3.2加热炉燃烧控制

工业炉的燃烧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各项指标,例如:

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

目前国内的工业炉一般都采用连续燃烧控制的形式,即通过控制燃料、助燃空气流量的大小来使炉内的温度、燃烧气氛达到工艺要求。

由于这种连续燃烧控制的方式往往受到燃料流量的调节和测量等环节的制约,所以目前大多数工业炉的控制效果不佳。

随着工业炉工业的迅猛发展,脉冲式燃烧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目前高档工业产品对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对燃烧气氛的稳定可控性要求较高,使用传统的连续燃烧控制无法实现。

随着宽断面、大容量的工业炉的出现,必须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才能控制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本系统主要采用脉冲燃烧系统。

它是一种间断燃烧的方式,使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实现窑炉的温度控制。

燃烧状态下的燃料流量可通过主燃料控制阀门在线调节,燃烧器一旦燃烧,就处于其设计的最佳燃烧状态,保证燃烧器燃烧时的燃气出口速度不变。

控制系统使炉内燃烧器交替燃烧,通过燃气在炉内的不断搅拌,使炉内温度场均匀分布。

当需要升温时,燃烧器燃烧时间加长,间断时间减小;

需要降温时,燃烧器燃烧时间减小,间断时间加长。

并根据炉内的设定温度来控制燃烧时的燃料流量,当设定温度较低时,将主燃料控制阀门关小,当设定温度较高时,将主燃料控制阀门开大,避免炉内处于低温状态时,燃气和炉内的温度差过大,对炉内制品造成的直接热冲击。

脉冲燃烧系统的主要优点为:

1)系统简单可靠,造价低

2)可提高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

3)传热效率高,大大降低能耗

4)燃烧器的负荷调节比大

5)无需在线调整,即可实现空燃比的精确控制

和传统的比例燃烧控制相比,脉冲燃烧控制系统中参和控制的仪表大大减少,仅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省略了大量价格昂贵的流量、压力检测控制机构。

并且,由于只需两位式开关控制,执行器也由原来的气动(电动)控制阀门变为电磁阀门,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系统造价。

普通烧嘴的空燃比一般为1:

4左右,当烧嘴在满负荷工作时,燃气流速、火焰形状、热效率均可达到最佳状态,但当烧嘴流量接近其最小流量时,热负荷最小,燃气流速大大降低,火焰形状达不到要求,热效率急剧下降,高速烧嘴工作在满负荷流量50%以下时,上述各项指标距设计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差距。

脉冲燃烧则不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烧嘴只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满负荷工作,另一种是不工作,只是通过调整两种状态的时间比进行温度调节,所以采用脉冲燃烧可弥补烧嘴调节比低的缺陷,需要低温控制时仍能保证烧嘴工作在最佳燃烧状态。

在使用高速烧嘴时,燃气喷出速度快,使周围形成负压,将大量炉内烟气吸人主燃气内,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延长了烟气在炉内的滞留时间,增加了烟气和制品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流传热效率。

4系统简介

4.1系统构成

系统拓扑图见图2。

图2系统拓扑图

本加热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基础自动化系统(L1)和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L2)共同构成。

本系统一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淬火炉电气传动部分、回火炉电气传动部分和淬火炉仪控部分、回火炉仪控部分四个控制站。

淬火炉电气传动部分PLC为S7315-2DP带4个ET200M从站和3个PROFIBUS-DP卡的西门子变频器MM440系列,实现辊道的顺控,钢管在入炉辊道上的定位控制,步进梁控制的功能。

淬火炉传动系统采用变频控制,变频器是由西门子公司提供的MM440系列。

3个带PROFIBUS-DP卡的MM440系列变频器控制3组辊道。

回火炉电气传动部分PLC为S7315-2DP带3个ET200M从站和2个带PROFIBUS-DP卡的西门子变频器MM440系列,实现辊道的顺控,钢管在入炉辊道上的定位控制,步进梁控制的功能。

回火炉传动系统采用变频控制,变频器是由西门子公司提供的MM440系列。

2个带PROFIBUS-DP卡的MM440系列变频器控制2组辊道。

淬火炉仪控部分PLC主要由S7315-2DP及功能模板FM355C闭环控制模块构成,每套PLC及其相应的PID模块负责控制淬火炉的全部仪表,用来完成加热炉工艺参数的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

采用西门子FM355C闭环控制模块控制加热炉的工艺参数以达到加热炉最佳燃烧的控制效果。

回火炉仪控部分PLC和淬火炉仪控部分PLC的构成和功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淬火炉和回火炉各设置一台计算机,对各自的加热炉系统进行硬件的组态和参数设置、通讯的定义、编写、调试用户程序及画面的监控和数据的纪录,最终实现集中监控和操作。

两台计算机为SIEMENS工控机,配置为P42.0G,256M,并且带有工业以太网处理器CP1613。

计算机借助于CP1613,通过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OSM,和PLC进行通讯。

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OSM,带有两个光纤接口和6个电气接口。

连接电缆采用多模纤维光缆,可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

冗余10M/100M工业以太网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网络配置和扩展也十分简单。

用两根光缆即可,而且是冗余配置,控制柜接线也很简单。

4.2编程和组态及功能模块FM355C

(1)PLC编程软件采用STEP7,STEP7编程软件在windows2000/XP下运行。

STEP7编程语言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指令集,它使复杂功能的编程变得简单快捷。

STEP7提供了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块形式管理用户编写的程序和资料,可以通过调用语句将它们组成结构化的用户程序,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大量预先编制的功能块,用户可直接使用这些功能块,从而大大缩短了编程时间。

标准软件包的功能:

标准软件支持自动任务创建过程的各个阶段,如:

建立和管理项目

对硬件和通讯作组态和参数赋值

管理符号

创建程序,例如为S7可编程控制器创建程序

下载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

测试自动化系统

诊断设备故障

(2)计算机上安装的SCADA软件为WinCC,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

WinCC具有广泛的使用和极高的兼容性,提供成熟可靠的操作和高效的组态性能。

Wincc可用于自动化领域中所有的操作员控制和监控任务。

Wincc可将生产过程中的状态以图像、文字、棒图、曲线或报警形式清楚地表达出来。

它同时能够将所发生的事件、过程数据记录下来,供历史数据查询使用。

可很方便地组态产生所需的报表格式,按时间或事件触发打印。

Wincc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OLE和ODBC很容易将其他控件集成到使用软件中。

也可通过DDE方式和其他使用程序进行通信。

在Wincc中,嵌套一个标准C语言,在工程中,可随意地完成任务。

同时可访问Wincc的API编程接口来达到某些特殊功能。

Wincc的具有开放通信协议,支持多种PLC系统。

(3)FM355C是用于闭环控制任务的4通道闭环控制模块,它有如下功能:

·

可用于温度、压力和流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