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769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致密油读书笔记Word下载.docx

  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包括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一般储集层以纳米孔喉为主,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

  致密砂岩气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

通常情况下,这些措施包括压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

  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层。

  北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德克萨斯南部EagleFord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致密油已成为北美页岩气之后又一战略性突破领域。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杨正明  根据低渗透储层特性,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和渗流理论,提出了4个新的低渗透油田储层评价参数。

即:

用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比率来表征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流体赋存特征;

用启动压力梯度和有效驱动因子来表征低渗透油田的动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姚泾利  林森虎、景东升等将致密油定义为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或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为适应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油气田的实际情况,致密油通常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

10?

3μm2或空气渗透率小于2×

3μm2的砂岩、碳酸盐岩等油  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油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压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技术措施下可以获得工业油产量。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邹才能  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是成熟有机质页岩石  油的简称。

页岩既是石油的烃源岩,又是石油的储集岩。

页岩油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形式存在,一般油质较轻、黏度较低。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贾承造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  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一般来说,致密油具有4个明显的标志:

①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

②广覆式分布的成熟优质生油层;

③连续性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关系,无明显圈闭边界,无油“藏”的概念;

④致密储层内原油密度大于40°

API或小于0.8251g/cm3,油质较轻。

  致密油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否形成规模并实现经济开发,主要取决于以下10项关键评价指标:

孔隙度和渗透率。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描述储层储集和渗流能力的物性参数,根据现行的储层分类标准和国内外勘探开发实践,一般情况下,致密油储层孔隙度小于10%,基质覆压渗透率小于0.1mD。

基质孔隙类型。

致密油储集空间包括有机孔、无机孔和裂缝,其中有机孔以干酪根纳米孔为主,无机孔以溶蚀孔和残余原生孔为主。

构造背景。

致密油一般分布于凹陷或斜坡部位,构造相对简单,有利于大面积含油。

分布面积与储层厚度。

这两项地质参数决定了致密油储量规模和经济开发价值。

根据国内外数据统计,北美致密油分布面积一般大于1×

104km2,储层厚度变化大,一般5~60m;

中国主要盆地致密油有利区面积一般小于2000km2,储层厚度10~80m。

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

这两项参数决定致密油生烃条件,一般要求TOC大于1%,Ro为0.6%~1.3%。

北美致密油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一般为4%~10%。

地层压力。

北美致密油层一般为超压,中国除鄂尔多斯盆地为低压异常外,其它盆地致密油层大多具有异常超压,地层压力系数一般大于1.2。

流体性质及可流动性。

致密油油质轻,以轻质油为主,原油密度大于40°

API或小于0.8251g/cm3,流动性好。

钻井深度。

致密油层埋藏深度适中,一般1000~3500m,有利于后期开发。

可压裂性。

致密油层脆性矿物  含量一般大于35%,天然裂缝较发育,有利于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提高单井产量。

地面条件。

地面条件决定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对开发成本有重要影响。

  按空气渗透率1mD作为致密油储层渗透率上限,  对中国主要致密油储层孔隙度进行概率统计。

依据统计结果基本可将致密油储层划分为3类:

Ⅰ类储层的孔隙度为7%~10%,Ⅱ类为4%~7%,Ⅲ类小于4%。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周庆凡  广义致密油,是用致密油泛指蕴藏在具有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致密含油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发需要使用与页岩气类似的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

目前大多机构、学者和媒体使用“致密油”这一术语多是指广义致密油,它包括了下文中的狭义致密油和狭义页岩油。

与广义致密油不同,狭义致密油与致密气(tightgas)对应,是指来自页岩之外的致密储层(如粉砂岩、砂岩、灰岩和白云岩等)的石油资源,它不包括广义致密油中的狭义页岩油那部分。

目前北美地区大多致密油区带都可划归狭义致密油范畴。

  广义页岩油,其含义与广义致密油一致,都是泛指蕴藏在具有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致密含油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发需要使用与页岩气类似的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

只是于使用者的习惯和偏好,有的用“页岩油”,有的用“致密油”。

  狭义页岩油与页岩气对应,页岩油(shaleoil)专指来自作为源岩的泥页岩层系中的石油资源,其特点是源岩与储层同层,如西加拿大盆地的Duvernary/Mukwa组。

  这种理解和用法目前最为常见,相关机构和媒体发布的报道中所提到的致密油或页岩油,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基本都是代表广义的致密油或广义的页岩油,两者含义一致。

这一点还可从有关北美地区致密油/页岩油的报告或文章中得到印证,不论报告或文章中是叫“致密油”还是叫“页岩油”,  《characterizationofgasshaleporesyetemsbyporosimetry,pycnometry,surfacearea,andfieldemission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transmissionelectronmiscroscopyimageanalyses:

examplesfromtheBarnett,Woodford,Haynesville,Marcellus,andDoigunits》-Gareth,R,Chalmers  纳米孔隙的大小分为大孔,中孔(2-50nm),微孔、核磁共振被用来分析孔隙尺度。

-TrevorM,Sroker  研究碎屑岩成岩作用总是集中一下几个问题上进行研究:

a、发生的化学和矿物学反应及过程,这些反应和过程是初始的矿物和结构转变为具有不同矿物学和结构的岩石;

b、成岩作用与时间的关系,包括反应中绝对和相对时间;

c、什么因素控制这些反应,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流体地球化学;

d、参加反应的化学成分的来源,是原地的还是运移过来的。

  TightgassandstonesintheUnitedStateshavebeendefinedsincethe1970sashavingpermeabilitiesoflessthanmillidarcy(md)(Holditch,2006).存在超压  薄片分析可以用来分析岩石的矿物组分、成岩相互关系、孔隙特征、粘土矿物在孔隙中生长方式和习性;

  X-衍射分析,用来分析岩石的矿物成分;

伊利石钾氩定年辅助分析《  Diagensis,porosity  evolution,and  petroleum  emplacement  in  tight  gas  reservoirs,Taranaki,NewZealand》-Karen  1.Poorreservoirqualityinthemid-EocenesandstonesatCardiff-1isduetoacombinationofcompactionaleffects(mechanicalandchemical),quartzcementation,andillitization.  2.Thesandstonesareinterpretedtohavebeenmoderatelyfeldsparrichondeposition,withpetrographicresultsconsistentwithc.21%offeldsparhavingundergonereactionduringburialdiagenesistoformmicroporousauthigenickaolinite,quartzcements,andminorsecondaryporosity.流体包裹体分析,早期的二氧化碳包裹体,中期的油包裹体、后期的气包裹体  《Facterscontrollingprolificgasproductionfromlow-permeabilitysandstonereservoirs:

implicationsforresourceassessment,prospectdevelopment,andriskanalysis》-Keith  现今的研究中将低渗透与致密的概念搞得十分混乱,依据Shanley的文章,二者差别极大。

Shanley文章的精髓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渗透气藏值渗透率低,但历史阶段的聚集特征与常规气藏可能较为相似,气藏分布规律也类似。

致密气藏则类似于深盆气藏,虽然渗透率低的特点相似,但气藏分布规律差异极大。

我认为二者的差异在现今的渗透率大小虽然均偏低,但地质历史过程中气体的充注可能存在差异,即是说,致密与气体大规模充注的先后顺序导致气水分布差异。

  研究该结论的难点在于,除去Shanley所列举的方法外,如何通过现今储层性质的观察,如  成岩作用,区别低渗透储层和致密砂岩储层。

另外,  对于Shanley文中提到的存在气水不动带储层形成原因,仍要进一步研究!

气体的携水能力?

与温压条件有关。

  盆地中心气或者连续性气藏是一样的,盆地中心气包括深盆气,致密气及连续型气藏。

《GeochemicalToolsforAssessmentofTightOilReservoirs》-DanJarv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