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766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Word下载.docx

第二节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11

1、燃用洗后动力煤12

2、关停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降低发电煤耗12

3、严格控制新建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12

4、有效削减现有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12

5、合理布局电厂,大力发展清洁发电技术13

第三节控制锅炉二氧化硫排放13

第四节控制工业炉窑的二氧化硫排放13

第五节加强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生活二氧化硫排放14

第六节控制工艺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14

第五章计划实施保障措施15

第一节强化环境管理15

1、地方政府要加强“两控区”污染控制领导工作15

2、修订二氧化硫排放标准15

3、继续实行区域总量控制15

国家将“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到“两控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15

4、建立“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报告制度16

5、适时调整“两控区”范围16

第二节推行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经济政策16

1、加大对“两控区”的资金投入16

2、加大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力度16

3、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17

4、实行鼓励控制二氧化硫的优惠政策17

5、促进国内脱硫环保产业发展17

第六章加强基础能力建设18

第一节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信息能力18

1、完善酸雨监测网18

2、完善“两控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18

3、加强重点二氧化硫排放源监测18

4、建立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数据库及动态管理信息系统19

第二节加强复合型酸雨研究19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环境效益分析19

第一节二氧化硫综合治理项目19

第二节基础能力建设20

第三节计划实施效果21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第一章总论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危害居民健康,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8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以下简称“两控区”)划分方案,并提出了“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200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预计“两控区”二氧化硫产生量还将增加90多万吨,这对于实现“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计划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目标、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3.《“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5.《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第二节编制原则

1、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协同控制,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减少经济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控制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为重点,采用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改变城市能源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加强环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增加环保投入,促进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节计划范围与计划期

1、计划范围

国务院1998年1月批复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所划定的“两控区”范围为计划控制范围。

2、计划期

计划时段为2001-2005年。

3、基准年

计划基准年为2000年。

第二章背景

第一节“两控区”社会经济概况

“两控区”包括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4%。

其中酸雨控制区总面积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

“两控区”内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9%。

“两控区”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7%。

“两控区”包括了四个直辖市和21个省会城市,全国16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11个在“两控区”内,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全部在“两控区”内。

酸雨污染控制区中的华东、华南酸雨区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酸雨污染控制区内;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包括了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大部分城市以及中西部能源基地的重要工业城市。

总之,“两控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城市繁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节“两控区”污染控制工作进展情况

1998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两控区”划分方案,并提出控制目标和对策。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两控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做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作,“两控区”175个地市都制订了地方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

原国家煤炭工业局和国家电力公司也分别制订了“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

三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污染控制措施,“两控区”污染控制已初见成效。

2000年,“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1997年有所减少,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明显增加,酸雨恶化趋势得到缓解。

但是,部分城市和地区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仍十分严重。

第三节“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基本情况

1、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995万吨,“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16.4万吨(酸雨控制区786.8万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529.6万吨),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66%,其中,火电厂排放637万吨,其他污染源排放679万吨。

2、酸雨污染状况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盆地,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近年来,华中酸雨区一直是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西南酸雨区污染有所缓和,但整体污染仍很严重;

华南酸雨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

华东酸雨区局部污染加重;

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酸雨。

研究表明,我国酸雨属硫酸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存在致酸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和相互影响。

近年来,由于城市复合型污染的出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氮氧化物排放对酸雨形成的贡献呈上升趋势。

3、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在“两控区”内,1997年地级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有82个,2000年增加到119个,占“两控区”地级城市总数(下同)的69.6%;

超过二级标准但低于三级标准的地级城市有24个,占14.0%;

超过三级标准的有28个地级城市,占16.4%。

4、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推广使用低硫煤、洗选煤的力度不够,洁净煤燃烧技术未广泛应用。

能源效率低,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

相关的法规和经济政策不配套,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过低,排放标准不适应污染控制的需求,污染治理投入不足,适合国情的脱硫技术开发滞后,都影响了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计划目标

第一节总体目标

到2005年,“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控制在1053.2万吨以内,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硫沉降量有所减少,80%以上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明显降低。

第二节具体目标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到2005年,“两控区”二氧化硫产生量将达到1410万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53.2万吨以内的目标(其中酸雨控制区630.2万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423.4万吨),要形成356.8万吨/年的二氧化硫减排能力。

“两控区”内分省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见表3.1。

表3.12005年“两控区”分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万吨)

省份

2000年

削减量

2005年排放量

指标

全省

排放量

“两控区”

北京

22.40

21.59

4.59

17.00

天津

32.99

25.64

5.14

20.50

河北

132.13

80.32

16.02

64.30

山西

120.16

73.71

14.71

59.00

内蒙

66.38

35.80

7.2

28.60

辽宁

93.24

55.00

11

44.00

吉林

28.57

9.00

1.8

7.20

上海

46.50

6.5

40.00

江苏

120.18

100.00

20

80.00

浙江

59.28

56.25

11.25

45.00

安徽

39.53

14.30

2.9

11.40

福建

22.50

19.37

3.87

15.50

江西

32.31

16.60

3.3

13.30

山东

179.59

116.30

23.3

93.00

河南

87.69

46.33

9.23

37.10

湖北

56.04

40.21

8.01

32.20

湖南

77.25

67.30

13.5

53.80

广东

90.47

81.83

16.33

65.50

广西

83.03

63.75

12.75

51.00

四川

122.30

99.30

19.9

79.40

重庆

83.94

69.20

13.8

55.40

贵州

145.01

84.92

21.92

63.00

云南

38.59

27.24

5.44

21.80

陕西

62.33

23.41

4.71

18.70

甘肃

36.85

25.58

2.58

23.00

宁夏

20.58

7.77

1.57

6.20

新疆

31.05

9.18

1.88

7.30

合计

1930.89

1316.40

263.20

1053.20

2、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控制目标

到2005年,2000年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已达三级标准的地级以上城市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计150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它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表3.2中是2000年二氧化硫浓度已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名录,表3.3中是2005年新增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地级以上城市名录。

表3.22000年已达二级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