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1750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80

58

22

重捕

20

4

12

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不可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若标记方法不当导致田鼠死亡,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可以综合两次捕获情况估计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7:

3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00只/hm2

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雌雄个体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④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

5.以下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之一

B.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叫做种群的水平结构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增加

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加、波动、下降等情况

6.下列选项中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  )

①缙云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长寿湖中所有鳙鱼 ③杨家坪动物园水族馆中全部鱼类 ④壁山湿地生态公园以及其中的所有生物.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①④D.③②①

7.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8.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如该种群为鱼塘中的某种鱼,则不宜在第5年捕捞

C.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将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害

9.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并计算出了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最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前4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13年该种群的数量要比第10年的少

C.第4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增长速率为0

10.资源的合理使用既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达到S5点时进行

C.种群开始增长较缓是因为环境阻力过大

D.(K-N)/K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增长率变化

1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⑥

12.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

B.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图示表明该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离开寄主人后无法生存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1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加剧了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

B.不同水层动物分布不同主要受光照和食物的影响

C.由于盐碱度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群落中的生物呈现镶嵌分布

D.草原中的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15.以下研究不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是()

A.调查某森林乔木的种类、数量以指导伐木工作

B.分析蝗虫卵的最适环境温度以预测蝗灾爆发时间

C.缙云山上哪些昆虫以缙云卫矛幼叶为食

D.武夷山哪种生物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16.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火山爆发形成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丰富度降低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剧烈改变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丰富度相同则两群落结构也相同

17.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

B.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18.以下关于群落动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往往具有方向性和预见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的调整

C.顶级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各种生物数量比低级群落多

D.草本植物阶段往往可以给灌木阶段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19.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10年内,物种b密度上升,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

20.如果进行不同季节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取样器在不同季节从2cm的土壤表层取样

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避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可用目测估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优势种

2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

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野驴、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落,但分层现象不及热带雨林明显

B.它们中的细菌属于异养型生物,扮演着生态系统分解者角色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植物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是最重要的生产者

22.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处于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

B.丁的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C.甲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多

D.丙是异养型原核生物,如根瘤菌

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B.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D.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

24.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c可能存在c→b→a的捕食关系B.三种成分中c可以是第二营养级

C.b的数量可以多于a和cD.碳元素在abc之间循环利用

25.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kJ)

530

330

X

110

A.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

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多为40kJ

26.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

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

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死亡后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1中

27.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

b+c+e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