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1720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文档格式.docx

A.磨机进口温度110℃-140℃

B.磨机进口负压400-900pa

C.磨机出口气温80~90℃

D.磨机进出口压差5000-6000Pa

E.磨机振动≤5.0mm/s

F.料层厚度40-70mm

G.磨内喷水量调节范围10%~100%

H.研磨压力60-90bar

I选粉机电机转速1000~1500r

J系统风量450000-550000m³

K大布袋压差≤1200Pa

3.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

3.1在工厂经理及生产经理的领导下,工艺主管负责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各车间设置工艺技术人员1名,构成水泥生产的工艺管理体系。

3.2工艺主管职责:

3.2.1负责制订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3.2.2负责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工艺大修计划审定和重大工艺事故的管理。

3.2.3负责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验与应用工作。

3.2.4负责技术情报工作,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交流和保管。

3.2.5负责公司创新提案管理工作。

3.2.6组织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

3.2.7组织工艺系统的技术标定。

3.3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职责:

3.3.1组织贯彻实施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3.3.2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3.3.3制定车间主机操作规程。

3.3.4负责主机的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

3.3.5审查员工提出的创新提案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3.6提出车间的产量、消耗定额等有关指标。

3.3.7分析、处理车间一般工艺事故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3.8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交流和考核工作。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工艺管理任务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稳产、低耗、清洁生产为目的,加强环保、热工、粉磨、均化、储运、在线检测、信息化控制等装备的工艺技术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利用废料、废渣,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检测、计量、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4.水泥磨系统工艺管理

4.1为确保稳定生产,减少质量波动,水泥配料站储料仓内必须有一定的储存量(仓重保持在50-90%),杜绝原料上入下出现象。

4.2水泥立磨工艺管理的原则是:

在保证出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磨机振动、台时、出口温度、系统风量、碾磨压力、磨机压差等参数,稳定提高磨机效能。

 

4.3为防止金属物件进入磨内损伤磨机,水料磨系统必须配备强磁除铁器和金属探测装置。

4.4入磨物料粒度不大于75毫米,减少喂料波动,稳定料层厚度,合理调整磨内喷水,减少磨机振动。

4.5定期检查磨内辊套、衬板、磨盘及选粉机磨损情况,及时堆焊或更换,认真记录磨损情况,不断总结分析不同原料、配比、粒度、辊套材质等条件下的磨耗。

4.6不断摸索、分析原料磨挡料圈、选粉机、系统风量、喷水量、喷吹环、出口温度、磨机压差等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稳定提高磨机产能、质量。

4.7为保证水泥磨系统安全运行,车间应制订水料磨和附属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

4.8水泥磨系统的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通风设备、生料输送系统设备要保持完好;

通风管道要密闭、保温;

阀门灵活可调;

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准确。

4.9维护并使用好现有收尘设施,其运行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行时间,排放浓度不超过所在地的国家标准。

4.10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

4.11磨机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粉磨系统各参数变化规律和设备运行要求及调控方法,经培训后上岗。

5:

开车顺序及注意事项

5.1启动顺序

1、启动入库库顶组;

2、启动出磨输送组;

3、通知巡检工检查密封风机,启动密封风机,观察压力是否正常;

4、启动磨辊稀油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5、启动主减稀油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6、启动液压张紧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7、关闭立磨排风风机入口挡板,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入口挡板、出口挡板开度,保持磨出口适当负压。

8、将立磨选粉机转速设定为800rpm,启动选粉机;

待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转速;

9、关闭立磨引风风机入口挡板,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入口挡板、出口挡板开度,保持磨出口适当负压,根据磨出口温度,逐步打开入磨热风挡板,保持磨入口负压,按照磨机升温曲线进行烘磨;

10、启动磨机喂料组;

观察各设备的起动电流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有异常,及时要求现场进行确认。

11、启动立磨吐渣组;

12、通知公司电厂、电工、磨巡检工,现场检查磨辊是否升起,启动磨主电机;

13、当磨机出口温度大于90℃,启动喂料组,按照化验室的要求设定配料比例;

14、增加立磨循环风机的抽风量,加大磨内通风量,同时调整入磨热风挡板开度,和循环风挡板开度,保持入磨负压小于900Pa。

同步调整排风机挡板开度,确保立磨引风机出口负压在正常范围;

15、设定研磨压力等于60-90bar,当磨机差压大于4500Pa时,进行降辊研磨;

若差压达到5500Pa,可适当加大研磨压力。

16、启动磨机喷水装置,对磨内物料进行喷水,首喷设定为2t/h,可根据磨机出口温度调整磨内喷水量;

17、监视磨机振动值和磨机料层厚度,随时准备升辊;

18、当料层厚度超过70mm,增加研磨压力,但每次增压不准超过2bar/次;

磨机振动稳定后,应先排空吐渣仓,在排吐渣之前可适当减产,并与现场保持联系,控制合理的下料速度(通过循环斗提的电流判断),避免磨况不稳。

19、当吐渣斗提电流下降,且料层厚度变薄时,可适当加产,每次加产不应超过10吨,时间间隔应大于10min;

当吐渣斗提电流变大或吐渣物料称重变大时,应增加磨内通风,增加立磨循环风机挡板开度,应同步增加选粉机转速;

20、当研磨压力达到75bar时,每增加研压不应超过2bar/次,且增压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不论何时,研压不准超过90bar;

21、正常运行时,选粉机转速不准超过1450rpm。

5.2、设备联锁

联锁是系统设备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根据联锁的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安全联锁、启动联锁、运转联锁、保护联锁。

在工艺流程中设有启动和运转两种类型的联锁。

启动联锁:

⑴目的:

为了使工艺流程不中断,并能从下部流程的设备开始顺序地启动,工艺流程内的设备都被联锁着。

⑵联锁的功能:

只在工艺流程内的设备启动时起作用,当不符合启动条件时进行联锁使设备不能启动,满足了所有的启动联锁条件的设备方可启动,启动后,即使出现不满足启动联锁的条件,此时设备仍继续运行。

⑶启动操作:

按规定好的分组顺序,选择好要启动的组,并做好启动联锁条件准备,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依次完成启动操作,不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启动前的选择,或启动的联锁条件不具备,包括前组设备没有选择或没有完成启动时,即使进行启动操作,组设备启动是不会实现的。

运转联锁:

为保护流程的系统功能和流程内的设备(电动机),一旦某台设备故障停机则该工艺流程的上部流程中,对该设备的运转能产生影响的所有设备的电动机均随之停机。

⑵功能:

运转联锁系统在设备启动或运转过程检测到异常时,便使运转的设备(电动机)及由该设备的运转所能产生影响的所有设备)均停止运转(或给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⑶操作:

运转联锁兼有启动联锁功能。

在工艺流程中,不在下部流程的设备启动后,就不能启动上部流程的设备,因而要参照联锁程序与上述启动操作顺序,按规定的顺序启动各设备。

点击加压命令(压差达到4100Pa~4200Pa时),调节各相关阀门增大入磨风量。

A.动液压单元、磨辊单元、齿轮单元时须油温正常,所有设备备妥无报警信号。

B.启动热风引风机、系统风机时,各自油站工作正常,其入口阀门必须关至0%,并经现场确认完全关闭,严禁带负荷启动。

C.烘磨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严禁烘磨时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磨机受热不均而造成磨机工况不稳定,要控制入磨温度在100~130℃,磨出口温度在90℃,开磨主电机时温差在10~20℃。

D.磨机在加压时压差达到4100~4200Pa,一旦出现料层过薄或者振动过大时,及时抬磨辊,稳定后再继续加压。

5:

磨机控制要点

5.1稳定料层厚度,这是辊式磨料床粉磨的基础,正常运转的关键。

料层厚度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调节:

A调节挡料圈高度来调整。

合适的厚度以及它们与磨机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应在调试阶段首先找出。

料层太厚粉磨效率降低,料层太薄将引起振动。

B通过研磨压力来调节。

磨辊压力加大,则产生的细粉多,料层将变薄;

磨辊压力减少,磨内物料变粗,通过选粉机后相应返回的粗粉物料多,料层变厚,磨内压差变大,同时通过外循环的料量增加,外循环斗提电流将上升。

C通过磨内风速调节。

在选粉机转速一定的情况下,风速加大,则料细度变粗,磨内的细粉物料能及时排出,内循环降低,料层厚度下降;

降低风速,则料粉细度变细,通过选粉机后返回到磨内的物料增加,内循环加大,使料层增加。

D通选粉机转速来调节。

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转速加大,则水泥细度变细,通过选粉机后返回到磨内的粗粉量增加,内循环增加,磨内压差增加,料层厚度增加;

转速降低,则水泥细度变粗,内循环变小,磨内压差将下降,料层厚度降低。

E磨内喷水量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磨内喷水量根据入磨物料水分,一般控制在喂料量的2%~4%的范围。

喷水量加大,磨盘料层将密实板结而变厚,喷水量降低,磨内料层将疏松变薄,如加水量过小,将引起磨机振动跳停。

加水过大,料层过厚,出磨风温上不去,影响磨内物料膨化,水泥水份大,合格细粉不能及时从磨内抽出,磨内压差大,也会引起磨机振动。

喷水量的大小应结合磨内料层厚度、出磨风温、磨机振动等综合起来控制。

5.2研磨压力。

研磨压力是影响磨机产量、粉磨效率和磨机功率的主要因素。

立磨是借助于对料床施以高压而粉碎物料的,压力增加产量增加,压力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功率的增加,导致单位能耗的增加,磨辊磨损加剧,因此适宜的辊压能保证产量、能耗、磨辊寿命三者兼顾。

当研磨压力达到75bar时,每增加研压不应超过2bar/次,且增压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

5.3保证一定的出磨温度。

立磨是烘干兼粉磨系统,出磨气温是衡量烘干作业是否正常的综合性指标。

为了保证原料烘干良好,出磨物料水分小于0.5%,一般控制磨机出口温度在80~90℃左右。

如温度太低则成品水分大,使粉磨效率和选粉效率降低,有可能造成收尘系统冷凝;

如太高,易造成磨机不稳定。

5.4控制合理的风速。

立磨主要靠气流带动物料循环,合理的风速可以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使盘上的物料层适当、稳定,粉磨效率高。

但风速是由风量决定,而风量则和喂料量相联系,如喂料量大,风量应大;

反之则减小。

风机的风量受系统阻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