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1631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文档格式.docx

圓底的好像沒聽說過拿來養細胞。

圓底的通常是拿來做分析,化學反應,或是保存樣品用的,因為圓底比較好將液體吸得乾淨,如果用平底的就不好吸了。

不過,如果你是要測吸光值的話,一定要買平底的才行。

大部分细胞培养都用平底培养板,便于镜下观测、有明确的底面积、细胞培养液面高度相对一致,还便于MTT检测。

圆底培养板主要用于同位素掺入的实验,需要用细胞收集仪收集细胞的培养,如“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

(二)问题集锦

问:

我看到培养板有4、6、12、24、48、96孔几种规格,但不知道到底什么实验用哪种规格,请指教。

答:

要根据你具体的实验要求,流式一般用6孔,MTT一般用96孔,细胞爬片一般用24孔等!

要具体根据你实验来定!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Terasaki板是什么培养板,与普通细胞培养板有什么区别?

谢谢!

Terasakiplate主要是用于晶体学研究,产品设计便于对晶体的观察与结构分析。

有两种sitting和handingdrop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应用产品的外形结构也不同。

材料上选择crystalclasspolymer,特殊的材料有利观察晶体结构。

细胞培养板主要是PS材料。

材料是treatedsufface。

便于细胞贴壁生长与伸展。

当然还有浮游细胞的生长材料,同时还有lowbindingsurface,有关更多实验材料上的应用与对材料的选择。

我想测吸光度用酶标仪,用多孔细胞培养板行吗?

请问酶标板多孔细胞培养板有什么区别?

用多空细胞培养板测吸光度肯定可以拉,我们经常用它来做样品的蛋白定量和MTT检测。

区别:

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但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

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一般不能用做细胞培养,它主要做免疫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它需要更高的要求还需要特定的酶标工作液。

如下是个用酶标板检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例子:

见网站

常用不同培养板的孔底面积及推荐加液量:

不同孔板所加培养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一般在2-3mm范围,结合不同孔的底面积就可算出各培养孔的适宜加液量。

若加液量过多会影响气体(氧气)交换,而且在搬动过程中易溢出造成污染。

具体所加细胞密度依实验的目的不同灵活掌握。

培养器皿 

 

面积(cm2)培养液量(ml) 

细胞量

96孔培养板 

0.32 

0.1 

10e5

24孔培养板 

1.0 

10e5

12孔培养板 

4.5 

2.0 

10e6

6孔培养板 

9.6 

2.5 

2.5×

10e6

3.5cm培养皿 

3.0 

6cm培养皿 

21 

5.0 

5.2×

10cm培养皿 

55 

10.0 

13.7×

25cm2培养瓶 

25 

75cm2培养瓶 

75 

15~30 

10e7

(一)细胞培养板的密闭和污染问题:

细胞培养板的加样和操作:

细胞培养板在进行细胞操作时同样遵循严格无菌的原则,各项操作要保证规范、科学,不对细胞的生长造成额外的影响。

这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加样后细胞的均匀和尽量减少换液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96,24孔培养板或培养皿的盖子都很松,这样是方便了透气,但是细菌、霉菌等污染物会不会也随着溜进去呢?

1.盖子很松,属于半开放培养,这样的目的是透气(实际上是为了使培养皿外的co2能够与培养皿充分交换,维持培养基的pH值)。

2.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样当然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

此外这样还会使培养皿内的液体蒸发,这对于精确定量的药物来说就显得值得注意了。

所以以下二条措施是必须的a培养箱内空气必须清洁(定期紫外线照,酒精擦洗,尽量少开关培养箱)b培养箱内的湿度必须始终保持为100%(培养箱内放置无菌蒸馏水的水槽)。

就好像培养皿,也是一个盖倒扣的容器,也不会污染。

主要是因为盖子“L”型边缘产生气流负压的缘故,灰尘上面才附着有微生物,而气流携带的灰尘是无法通过产生负压的盖边缘的。

而透气作用只是通过空气的扩散,不会产生气流,所以只会透气不会透菌。

我使用24孔板,在其中的某些孔中有操作(在超净台内),而其他孔中还有细胞要培养.我很担心这样会污染,不知道要注意什么?

大家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建议。

在超净台内如果操作规范的话应该可以的,我想你可以充分利用培养版的盖子,尽量只暴露要操作的孔,将其他孔用盖子盖起来。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见解,抛砖引玉吧!

使用前综合考虑一下,充分使用所以的孔;

如果只需要使用少数的孔可以只用一边的,其余用盖子盖住,我习惯于先用右侧的孔(右手加样方便)。

其实自己感觉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一般是不会污染的。

操作时用几块玻片把板子一侧垫高,不要把盖子全打开,一般没问题。

(二)细胞分布不均及解决办法:

我的细胞接种培养板,细胞总是聚集在周边部分,该如何处理啊?

我看园子里有的战友的细胞却是聚集在中间,是不是板子的质量问题啊?

请问你的细胞是如何混匀的?

是滴管吹打还是振荡培养板?

如果是后者,而且是转圈摇匀的话,很有可能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细胞甩到周边部分,导致细胞中间少,四周多!

自己可是试试!

周边一般是相对会多一点,但是中间的数量也不会很少啊~~铺板的时候我也没有特异去振荡培养板。

大概是板子的质量问题吧或者是不是铺板时候的细胞密度太低了?

我用的corning的板。

一个好办法:

在你培养种板之前,把培养板放入培养箱里进行几个小时的饱和后再取出,种入细胞时力量要轻,可采取用滴头在培养板孔的侧面慢慢加入让细胞悬液流入板孔中,培养的细胞基本是均匀生长。

记住千万不要用振荡器振荡,否则你的细胞就会想你说得那样聚积在一起。

我今天把培养板放入培养箱里几个小时,适当的把细胞密度加大了一下,另外多加了一点培养液,今晚看细胞铺的挺好的。

我认为有两种可能解决你问题的办法:

1.加入前吹打均匀;

2.从多孔板侧边或底边缓慢加入。

我在做原代培养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一直以为培养皿铺胶不均匀会导致这种现象,因为混匀的血管段加入到培养皿中时,在相差显微镜下血管段均匀分布在培养皿中,24h后贴壁的血管段就是周边多,中间相对少些。

下次我要试试hkqu战友的方法看能否改变这种现象。

谢谢指点!

这种现象很正常呀,不知你仔细观察过没有,孔直径愈小,这个现象越明显,我试过,24、96孔板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因为液体的附壁使得孔内培养液不是成一个液平面,而是周边高,就像凹镜一样,而使用这两种孔板由于需要加干预等原因而不能加足量培养液,使得细胞随培养液一起出现“边集”现象,如果为了使孔中央也有均匀细胞而增加接种细胞数量的话,这要看你需要观察何种指标,如果是MTT,免疫组化的话会因为细胞成层而影响结果。

赞成hkqu战友的建议,个人认为消化细胞时要注意吹打均匀,避免细胞成团,而且孔内培养液量要足够,我一般接种时加足量培养液,加干预时换一次液,干预液加培养液量等于接种时培养液量,这样的话“边集”现象会有所改观,不妨一试。

我想我们做课题,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或探索某些理论,而不是要所谓的“好看”,“美”。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一文吗?

我们很多年以前学过的,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说得话大家不防重温一下,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做的是空斑形成实验,最好是细胞铺成均匀的一层,昨天接种病毒时大部分孔都还好,个别的不太均匀。

现在我细胞实验也做了一段时间了,但在实验中平行组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有时候一组数据大多是差不多的,偏偏会跳出一个相去甚远的数据。

我想应该不是我细胞加入时的问题,因为我的组间差距大是出现在加样的组中,而对照组的数据却相当的稳定。

另外,我的样品是完全均匀的液体,照理应该是不会出现上述问题的。

我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我加入细胞的时候是用吸管边吹打边用一毫升的枪加入12孔板中的,可是组内差异仍然很大,想请教一下大家加细胞的时候都有什么方法呀?

我觉得有几点:

1.细胞消化后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很关键!

保证分板时每个孔的细胞数目是一致的!

2.当然还有你的处理因素各个孔之间的平行也很重要,比如说加药时,药物稀释后混匀,保证每个孔的浓度是一致的!

3.再者加细胞和药物时,要试验组和对照组一块轮流加,避免加样先后顺序导致细胞密度和药物浓度的差异!

吹打已经是均匀了,但是铺板,6孔,24孔总有些不均匀的哦,有点爱往中间集中。

而且明明计数好了铺了,长一两天,各个孔密度就有点不一样,对检测有影响,能指教一下,有良策吗?

1.如果用巴氏吸管铺的话,每次吸取的量不要太多,因为吸管内的细胞会自动向下沉,往往第一开始几个孔细胞数多,经常均匀细胞悬液,加液走S型路线。

2.如果用移液器的话,tips要处理下,把尖端去掉避免损伤细胞,这样每一次取液对应一个孔。

用tip一对一孔加入比较准确。

但也要注意混匀悬液。

3.设立平行组,n要足够大(可以计算一下)。

4.铺板后不要摇,因为摇动会导致细胞向中间聚集。

最好铺板一次搞定。

铺板后不要做圆周的晃动,做十字晃动,即上下左右晃动,否则会使细胞旋到当中去。

移液器的枪头沿着培养板壁加,就不会集中到中间了。

(三)6孔板接种和换液:

我的细胞传代很正常,但一种到六孔板里(不管加药和对照),总有两三个孔(随机)细胞长得不好,很小,像破碎了。

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到底是啥原因呢?

请各位指点

可能跟你加液的温度有关。

如果你细胞刚刚拿出来换液加液,培养基也是从4度冰箱拿出来不久,很容易细胞就会冻死了。

建议你最好把培养基先在培养箱里边孵育15min先。

另外,跟你细胞的生长状态也有关。

加药之前的细胞可以用高点的血清浓度培养。

保证细胞状态良好。

或者放在37度水浴锅里孵育也可以,或者是培养板本身的问题,你再换换其他培养板试试看。

再有可能就是细胞状态问题了,种板时的血清浓度调高试一下

最近几天,我用六孔培养板接种细胞,培养24小时后更换培养基,在更换培养基之前,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贴壁,状态非常的好,更换了培养基后,立即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每个孔中都近乎有一半的细胞表现出近乎死亡的状态。

细胞变得非常小,产生大量的碎片,而另一半的细胞一切正常,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存在一条分水岭,上半个圆是好的,下半个圆就不好,这是怎么一回事?

你可以看一下是不是培养板没放水平。

有一回我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你的培养液如何,如果培养液过期,细胞就不会贴壁。

换一点新配制的培养液试一试。

我也经常碰到,我想可能是板的问题,换一个牌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