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15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计划.docx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我会拼图。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

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六单元11到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

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

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五部分: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