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134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I卷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树叶可以遮蔽一部分阳光,使环境温度降低

B.树木的蒸腾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大

C.植物的根吸收更多水分,使土壤湿润

D.树木的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我们日常吃的芹菜,主要吃的是什么器官()

A.叶 

 

B.茎 

C.根 

D.果实

5.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具有保护和支持胞的作用

B.遗传的控制中心是④

C.⑦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①③⑤

6.一般说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是()

A.由陆生到水生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低等到高等

7.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折线中A点以前不进行光合作用

B.折线中A点到B点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折线中B点以前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增强

D.折线中B点以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一定减弱

8.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A.

B.

C.

D.

9.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0.从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植株,到开花、结出种子,完成了被子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B.受精后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还用于光合作用等

D.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既要进行细胞分裂,也要进行细胞分化

11.在草履虫的培养液中,草履虫最密集的区域是()

A.水低部

B.水层中间

C.水表部

D.容器四周

12.如图是地球水循环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分析下列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

C.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13.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下列哪种植物的影响最明显()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满江红

14.下列食物不是来源于生物的是()

A.饼干

B.话梅

C.李子

D.碘盐

15.下列有关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导管把有机物运走

B.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C.表皮对叶片起保护作用

D.表皮无色透明利于光线透入

二、判断题

16.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的随意位置上。

     

  (____)

17.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平放在水滴上。

(____)

18.根据种子外是否有种皮包被,可以将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______

19.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

(________)

三、综合题

20.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A图为共生关系)。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

此生态系统中,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___(填字母),即___(填动物名称)。

(3)图丙中,B图表示______关系。

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______。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如果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

21.图一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二和图三所示的分别是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一中[]______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______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而植物枝条的形成则依赖于叶芽__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其中图三中枝条的叶和茎分别是由图二中的[]______和[]______发育而来的.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图一中[]______区的细胞来吸收,再由茎中的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则经茎中的_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综合

(1)和

(2)可以看出,植物体的各器官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______的整体.

22.下图是大豆有关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⑤是由图A中[ 

]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A→B过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________。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很小,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由此他判断所观察到的细胞属于图C中________(填代号)部位的细胞。

(4)图C中与根的生长有关的结构是[____]和[____]。

(5)图D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6)图E(豆荚)是由⑥和⑦组成的,其中⑥是由雌蕊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7)大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的各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资料分析题

23.阅读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如图1)

资料二: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如图2),在另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和一盆载植物(如图3),且都供给足够的食物和饮水。

他发现与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够长时间正常的生活,而另一只钟草里的老鼠则很快死去了。

(1)资料一中,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缘故;

而海尔蒙特浇灌的雨水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通过植物的___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资料一中,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这说明使柳树增重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来自土壤而是主要来自于____(填“物质名称”)。

(3)分析资料二可知___可以净化空气,这是因为植物通过__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如图9,若一昼夜中,玻璃罩内的氧气浓度下降,说明一昼夜中该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鼠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后来又有许多科学家重做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果有一部分人没有做成功,在他们的实验中和植物放在一起的老鼠也很快就死去了。

则实验不成功的最可能原因是没有在__的条件下做此实验。

(6)鼠上皮细胞与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___。

五、实验探究题

24.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

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分别放入20粒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有18粒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1)通过本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________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

(3)乙装置中有两粒种子没有萌发,原因是(不考虑休眠期)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