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01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测量设计书12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工程收集到边牛及下石桥子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1985年国家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委托方提供的1:

1万地形图,1:

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点名

标志

X(N)

Y(E)

高程(H)

备注

下石桥子

埋石

452042.841

559099.755

140.280

国家Ⅱ等点

边牛

埋石

455754.995

557602.772

99.787

国家Ⅰ等点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四等GPS平面控制测量:

本测区以下石桥子,边牛为起算点,沿测区周围及中部布设四等GPS控制网点,以满足城市Ⅰ级导线加密控制的需要,详见附图一。

布网原则与设计

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应有二点以上的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的应用。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的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

3)为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的坐标,应与附近的国家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

4)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

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条)

≤8

≤10

GPS点点位选埋

选点:

GPS待定点已于1∶10000图上圈定,每点均应保证至少与一个邻近点通视,以满足Ⅰ级导线布设的要求。

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大于4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

待定点附近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应尽可能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代表性误差。

GPS点位选定后,应绘制GPS网选点图。

四等级GPS点点位编号:

冠以“L”,后面加流水编号,如:

L1、L2、L3·

·

L12。

四等GPS标石面应刻制“GPS”;

年代“2013”;

点号“L”及作业单位“辽科院测绘公司第三组作业队”。

埋石:

四等GPS点的标石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附录B的规定制作,中心标志采用铸铁标志,并绘制点之记。

选点埋石后应绘制点之记,点之记样式应符合《GPS规范》要求。

要求点之记采用Word制作,其中的略图可采用CAD制作,但应转换为影像格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标志面照片也转换为数字影像插入到Word文档中。

四等GPS观测:

四等GPS测量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等级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三等

5

≤5

1/80000

四等

2

1/45000

仪器设备:

项目

 

接收机类型

双频或单频

标称精度

≤(10mm+5ppmp*d)

≤(10mm+5ppm*d)

观测量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

接收机数

≥3

≥2

外业观测:

观测作业要求:

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

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

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

基本要求:

等级

项目

观测方法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

卫星数

时段长度(分钟)

数据采集间隔(秒)

PDOP

静态

快速静态

≥15

≥4

≥5

≥45

10~60

≤6

内业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前应对全部外业资料进行全面检查。

基线解算采用南方软件进行基线处理。

基线解算方案(应简要补充)。

2.数据核检

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10%;

计算同步边各时段平差值的中误差与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计算公式:

σ=式中:

σ——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10mm;

b——比例误差系数≤10ppm;

d——相邻点间距离(km)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D级规定的精度2倍。

三边同步环,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代数和,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Wx≤σ/5;

Wy≤σ/5;

Wz≤σ/5;

W=≤3σ/5式中:

σ——D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σ;

Wy≤3σ;

Wz≤3σ式中:

n——闭合环中的边数;

σ——D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当检核发现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

3.GPS网的平差

采用南方测绘公司提供的平差易软件进行整体平差。

(对平差过程的主要环节和要求进行补充)。

4.技术总结

(内外业技术总结合并,按《GPS规范》要求补充有关内容。

5.提交成果资料

仪器检验资料;

观测手薄;

控制网展点图;

控制点成果表;

GPS测量技术总结。

一级导线控制测量:

一级导线点在GPS控制点基础上,布设成单一附合导线或导线网。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附合导线长度(km)

平均

边长(m)

测距

测回

水平角测回

测角中

误差

("

测距中误差(mm)

方位角

闭合差

(”)

全长相对

J2

J6

一级

4.0

400

2

4

±

5

15

10

1/15000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

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秒)

半测回归零差(秒)

一测回内2C互差(秒)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

四等及以上

1秒级仪器

1

6

9

2秒级仪器

3

8

13

一级及以下

12

18

6秒级仪器

24

仪器选择:

全站仪

1″级

2″级

6″级

内业计算及平差:

1.坐标正算

  已知:

A点坐标

求:

B点坐标

  

  2.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则

  故根据两点坐标计算水平距离

  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可得

  3.方位角推算

  4.单一导线计算的基本步骤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②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③坐标增量的计算

  ④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⑤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5.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

  n式中为内角个数;

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