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0505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docx

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

”郭思乐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儿童不可限量。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

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

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2006年秋季开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育才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要学习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

走进教室之前,在李卫林老师的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课。

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生本”理论培训,也观摩过一些“生本”课堂,但他还是不免有些疑虑:

“生本”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

依靠学生,他们能行吗?

读完课文,他试着问学生:

“这篇文章,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

学生说:

“课文里写着:

‘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

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为什么德国人这样看待他们的老师?

而我们却不是?

“还有,‘不要过分用功’!

这跟我们中国人也不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这么说?

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如此新鲜和惊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这时李卫林提醒说:

这些问题,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

学生马上追问:

“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

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

于是李卫林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角度去查找资料、写作,期限是1个月。

没过几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着他们的提纲给老师看,有关注中西教育差异的,有关注文化传统差异的,有关注民族精神差异的,等等。

不到一个月,各小组都交来了他们的论文,每篇都有1万多字,角度各异,材料丰富,写得像模像样。

这成为李卫林一次难忘的教育经历。

他说:

“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

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生本教育’。

我也开始相信,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

从此,他更加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大变化。

出于讨论和辩论的需要,学生不仅要精准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非常自觉”地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有的甚至已经在读《中国古代哲学史》。

在学校的网站上,李卫林专门为学生建立了读书论坛,他们每星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交流读书感悟。

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小学,从学生字到学课文,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

学生字,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我是怎么记住的?

许多难字,被学生自己编了好玩的故事,连老师听了都拍案叫绝。

学课文,就以学生谈感受为主。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使用精确简练的语言,引用动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来佐证他的观点,就会带来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和由衷敬佩。

那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力量。

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读世界名著,其涉猎之广,让老师惊叹。

“传统上非常重视的语法教育、字词解析、段落划分等,我们一点都没搞。

上课就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

”四年级语文教师胡梅说:

“我们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从来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写作,可是大量读写之下,“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

这给胡梅带来很大的快乐,“学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很想找个人倾诉!

有一次,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挂到网上,4天时间竟有了800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60多个回复。

更让她得意的是,很多网友在赞叹之余,都忍不住质疑: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四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生本教育”实验班里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均自主阅读量已达到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2倍。

大量阅读带来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迅速增长。

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

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经常深入学校,不断看到这些由学生创造的“奇迹”,郭思乐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纵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

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

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

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四中,1995年开始上郭思乐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班。

郭教授的课上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去听,号称“‘生本教育’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时的广州四中,是个破破烂烂的“四类校”,他们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完了剩下来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周伟锋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在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都要“差”一些:

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乱哄哄”的。

但到了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没办法挡”,几个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们相比。

最后高考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

周伟锋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成绩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

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

那样的生源,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教师还不得“拼上命”啊。

而周伟锋的“轻松和悠闲”,却令人大感意外。

“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

新课,不超过15分钟。

复习课,不超过10分钟,很多时候不超过5分钟。

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地机械训练,也会有效果。

但我们不同,我们‘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事实上,周伟锋从来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那些定理和例题,而是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

他也很少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他们却以极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赞叹的,但那仅仅是“能够测量”的部分。

至于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沉醉、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来积极、自主的学习生活,却是一张试卷无法反映的!

随后的几年,周伟锋不仅被评为“广东省名教师”(整个广州市只评了8个人,他是唯一的数学教师),还成为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市人大代表、市数学研究会会长。

他社会活动很多,但一直还带着两个班的课。

这时,有人向周伟锋提出:

“你能够做到,是因为你太优秀了。

我们可做不到。

“难道,这个办法只有我能用吗?

”周伟锋在心里问自己。

2004年秋天,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找了两个成绩中等的实习生,在高一教了一个学期。

每节课,周伟锋只坐在教室后面,评点一下该怎么教。

一个学期之后,他们结束实习回去了。

到高二,他又找了两个实习生,又教了一个学期。

尽管三个学期中,有两个学期都是实习生在教,而学生们却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

他们立即参加广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就超过了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

等高考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这次“实验”,让周伟锋有了说话的底气:

“连实习生都能做,还有谁是做不了的?

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你只要认同这一点,什么样的生源、什么样的师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搞。

近几年,周伟锋在广东省内外做了不下100场报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生本教育’”。

作为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在四、五千名数学教师中施加影响,努力使他们逐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

以前,广州市的数学成绩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时候是第10名,现在却稳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这样,周伟锋和他的同行们,在课堂上践行着“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同样的轻松和悠闲,战胜了辛苦打拼的“汗水主义”。

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他把传统的“教师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越多。

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

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

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

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

他们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

他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

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

“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