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042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篇Word格式.docx

愿意

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

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

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

你认识它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

认识角

  [设计理念:

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

(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

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

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

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

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

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

顶点

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直直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2)教师总结: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

  顶点

  (尖尖的)边(直直的)

  (3)学画角

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

先画(),再画()

  注意:

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

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

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

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

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

张口小,角就小【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

认识米。

  难点:

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

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

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

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

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索,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

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

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

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

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

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

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

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

等等。

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

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

努力做到:

  1、研读教本。

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以学定教。

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情趣高效。

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

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

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主?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做练习十四第11题。

做完后提问:

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

十位上百位上呢?

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

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

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