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探讨.docx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探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题目: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与探讨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本论文从从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管理主体、配套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分析了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现行质量管理监督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议提出了建议,结合我国的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对于如何完善我国质量监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三、主要技术指标: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工程
四、进度与要求:
1月1日 参加动员会,与指导教师见面
1月1日-1月30日论文调研,确定题目,填写任务书
2月1日-3月10日 论文写作修改
9月21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郭汉丁,刘应宗,论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改革.建筑,2002,16-17.
[2]王素卿,在全国建筑市场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
[3]工程质量监督概论.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25-27.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2004,1.
[5]《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2003,8.
[6]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2005,9.
[7]满启祥,浅析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主体管理.山东煤炭科技,2003(3),82-83.
学习中心:
河南城建学院 班 级:
XXXXXX
专 业:
土木工程 学 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摘
要
随着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切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从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管理主体、配套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现行质量管理监督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议提出了建议,并对“代建制”下的政府投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了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评价体系;政府投资工程
IV
目
录
摘要 I
目录 II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现状 2
1.4研究内容 2
1.5研究方法 2
第2章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4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4
2.2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框架 4
2.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主体 5
2.3.1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 5
2.3.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主体 5
2.3.3建设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控制主体 5
2.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配套制度 6
2.4.1施工图审查制度 6
2.4.2施工许可制度 6
2.4.3工程监理制度 6
2.4.4政府监督管理制度 7
2.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7
2.6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7
2.6.1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7
2.6.2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9
2.7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问题分
析 10
2.7.1面临的形
势 10
2.7.2存在的问
题 12
第3章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 14
3.1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总体思
路 14
3.1.1政府的宏观和间接监督管
理 14
3.1.2以人为本的监督管
理 14
3.1.3实施全面质量监督管
理 14
3.1.4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 15
3.1.5与国际惯例接轨 15
3.1.6依法监督 16
3.2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具体措施 16
3.2.1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16
3.2.2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政府职能 16
3.2.3大力发展工程咨询业 17
3.2.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17
3.2.5政府投资工程采用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 17
第4章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评价体系 18
4.1评价的内涵及目的 18
4.1.1评价的内涵 18
4.1.2评价的目的 18
4.2评价的主要内容及依据 19
4.2.1政府监督管理主体质量行为评价 19
4.2.2社会监督控制主体质量行为评价 19
4.2.3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评价 20
4.2.4工程实体的抽查质量评价 21
4.3评价的组织 22
4.3.1评价的实施 22
4.3.2评价的执行 22
第5章政府投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讨 24
5.1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4
5.2推行项目代建制的出发点 24
5.3项目代建制在试点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25
5.4项目代建制的完善 26
5.5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27
5.6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27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运行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而工程质量水平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工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内在质量。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初步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仍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
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2研究意义
1.确保工程质量的需要。
建立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对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公众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而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能,需要不断研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在规律性,细致分析工程质量实现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主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2.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作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实现新形势下对建设工程质量实现有效的监管,是新形势下切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需要,也是建设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探索建设工程质量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系统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改进政府质量监督管理主体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控制主体的作用,有效地调动建设主体建立健全质量保
32
证体系的能动性,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1]。
1.3研究现状
从整体看,国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的特点可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代表、学者、专业人士多次组织出国考察学习,通过文件、会议、论文形式向国内介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2.政府的高度重视。
建设部多次召开全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会议,有关领导的讲话中,都把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改革作为主题,为推动监督工作深化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监督管理实践研究。
《建筑》、《工程质量》等期刊发表的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论文,主要是监督工作的实践研究。
4.定性研究。
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从事定性研究,缺乏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定量评价方法的探讨[1]。
1.4研究内容
1.绪论。
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现状,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回顾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3.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
在对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并从管理理念、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评价方法等方面针对我国的管理模式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措施。
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模型,用来科学合理地评
价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监督管理主体的能力,促进监督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和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总结我国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如何完善提出建议。
第2章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单一的施工单位内部检查制度;建设单位质量验收检查制度的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形成;监理制度的形成。
1.单一的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检查制度。
建国初期到50年代末,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行的是单一的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检查制度。
政府对建设参与各方的工程建设活动,采取的是单向的行政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由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部门自行检查评定,自我控制和管理。
2.建设单位质量验收检查制度的形成。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国家建工部向中央建议决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改由施工单位建立独立的质量检查管理机构负责自控,建设单位负责以隐蔽工程验收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相互制约、联手控制的局面。
3.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改变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严重缺陷与不足,在我国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陆续启动,使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监理制度的形成。
80年代后期,一种对工程建设活动较全面、较完善的社会监督方式开始出现了,这就是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有了监理单位社会监督的扎实基础,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体制开始走向更完善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相结合阶段[3]。
2.2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分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
其中,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由国家计划部门对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实行监督管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主要由勘察设计单位负责,由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审查监督;施工阶段(包括竣工阶段)的质量主要由施工单位负责,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行监督控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所涉及的所有对象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主要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
2.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主体
2.3.1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
根据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