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0284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新课导入●2

教师可展示学生的书法或绘画作品,请学生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为什么中国书画会具备这些特征?

基础达标

1.(2014年扬州模拟卷)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

它的字体应是(B)

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解析 碑刻字体为篆书。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由李斯、赵高撰写的小篆成为全国统一文体。

2.(2014年镇江模拟卷)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C)

                  

A.  

B.

C. 

D.

解析 从李白的诗句看,该字体书写狂放、随意、纵情、潇洒,应为草书。

A项为行书,B项为篆书,D项为楷书,C项为草书,C项正确。

3.余秋雨说:

“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在商朝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4.(2014年无锡模拟卷)由刘德华、佟大为、张静初、林志玲主演的时尚动作片《富春山居图》,高票房低口碑,引发全民吐槽。

与影片同名的《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由元朝的书画家黄公望所绘。

该画反映出(B)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文人画的盛行

C.书法艺术重视法度

D.市民文艺占据我国艺术主流

解析 该画高雅脱俗,借景抒情,意境深远,具有神韵意趣,画面上可见绘画、篆刻、书法等,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5.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据此可见该配诗画作是(C)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兼备

解析 该诗为作者《墨葡萄图》上的题诗,作者本身是写意画画家,《墨葡萄图》是写意画的精品,题诗的字里行间也表达出作者较强的个性。

6.(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C)

A 

B 

C 

D

解析 注意题目时间是“宋元时期”,即可排除A、B、D三项,A、B项是先秦时期的,D项是清代的。

还要注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是当时经济生活时代特征的突出表现,元杂剧的兴盛正是这些时代特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7.(2014年徐州模拟卷)“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

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

”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D)

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朝

解析 此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京剧。

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的剧种;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D)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杂剧”、“京剧”,这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9.(判断正误)(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下图是一幅文人画。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

(A)

解析 本图的作者是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作者本身是文人画画家的著名代表,从画面的图像到材料的介绍都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10.(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西皮、二黄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昆曲、徽调。

(B)

解析 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地方戏曲是徽剧和汉剧,没有昆曲。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冲A)(2013年高考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表格,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D)

楷体汉字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B、C三项明显与题干或史实不符,从甲骨文和楷体对照的画面比较中可以看出D项正确。

2.(2014年苏州模拟卷)有学者将中国书法艺术誉为: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是(D)

A 

B 

解析 以上材料是对草书的赞誉。

A项是篆书;

B项是楷书;

C项是行书;

D项是草书。

D项正确。

3.下面是宋朝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的一幅名画。

该画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C)

A.山水景物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D.花鸟虫鱼

解析 该图构图和题诗都显得志趣高雅,意境幽远,从画面和题诗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文人画。

4.新安画派在17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囊括了当时在徽州区域(古称新安,今黄山市一带)的画家群和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气度,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

综观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应隶属于(C)

A.山水画B.风俗画

C.文人画D.工笔画

解析 从材料所述的“借景抒情”、“超脱世俗”、“枯淡幽冷”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对文人画或写意画的描述。

5.(2014年连云港模拟卷)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下图卷,试图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

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A)

A.徽剧B.秦腔

C.越剧D.黄梅戏

解析 京剧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新剧种,徽剧与京剧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6.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道:

“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

”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C)

A.真实性B.通俗性C.虚拟性D.优美性

解析 “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可以看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夸张性。

二、非选择题

7.某位同学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料室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

明人陈琬的《旷园杂记》里说,嘉靖时(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载体。

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为矣”,是对当时平民戏剧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清代入主中原近百年,至康乾时期,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更是豪商云集,富甲天下。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

民间的戏剧创作和演出非常繁荣,上流社会亦对戏剧趋之若鹜。

民间对戏剧的热衷,必然对皇室产生影响。

康熙时期,宫中已设立了管理音乐戏曲的机构。

乾隆皇帝以他深谙诗韵、偏好音律的文化修养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此宫中戏剧活动进入了高峰。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

为什么?

解析 该题应该属于小切口的试题。

时间范围是“明清”,内容范围是“戏曲”。

第一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原因”。

第二问是两个小问题,即“背景”和“过程”。

第三问谈个人“观点”及“理由”,具有开放性。

答案 

(1)士大夫的推动;

戏曲的平民化。

 

(2)背景:

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者的喜好和重视。

 过程:

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逐渐形成。

 (3)这两种观点都不合适。

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社会对京剧应当爱惜和保护;

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史料研读

1.仓颉造字

材料一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乂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

叙》

材料二 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赞曰:

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

【解读】 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一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

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

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

《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材料二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

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注释】 ①书契:

文字;

②乂:

治理。

2.吴道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