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Word下载.docx
《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Word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科学研究
是要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它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两大根本特点。
此外,科学研究还具有如下几个一般性的特点:
A.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科学实践活动。
B.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C.科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D.现代科学研究多强调集体的活动。
2.教育科学研究
属于科学研究范围。
是适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①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教育问题的特点:
A.复杂性。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提出、认识及其解决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教育中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亦因亦果的现象十分普遍。
B.两难性。
纵观教育研究活动的历史与现实,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荆手难决的两难问题。
它包括理论中的两难,如人性论、知行观等;
实践中的两难,如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情商培养与智商提高,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等;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予盾造成的两难,如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父母打骂孩子等。
C.开放性。
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育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中进行。
教育问题的开放性包括时间上的开放即借鉴过去、立足现状、着眼将来;
也包括空间上的开放即打开校门、打开国门、打开区域之门,在与其他学校、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经验交流中澄清认识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D.整合性与扩散性。
教育研究中所分析的诸多问题是个整合的概念,它往往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个别问题,又是普遍性的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甚至是将来的问题。
因此,教育问题的探讨可以将其整合在一个系统中进行。
反之,整合性的教育问题又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子问题加以探究,如素质教育,它既涉及教育的观念、教育的价值,也涉及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系列个别的.具体的问题。
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又称价值中立原则,指研究中研究者要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客观地搜集资料,客观地分析资料并得出客观的结论,力戒主观臆断、先入之见和片面性。
B.操作性原则。
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语义规定,尤其是内涵界定要准确,外延要穷尽。
C.系统性原则。
研究中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力求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整体性认识。
系统性原则要求,一方面研究时要有中心概念、命题;
另一方面要有理论框架。
D.公共性原则。
研究者的研究程序设计,方法运用,尤其是研究成果的表述要用确切的文化符号加以表示,以保证同行专家能够依照研究报告的内容,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同时也便于同行交流并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传授。
E.检验性原则。
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可经由同行专家用相同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相互印证其科学性与正确性。
③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以认识为基本的研究目的,其研究成果往往是带有普遍性的原理、定论,例如对素质教育意义、内涵的探讨,试论学生心理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等。
应用研究是以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例如探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厌学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试论心理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等。
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运用哲学、逻辑学的思辩的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测量的方法等实证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教育事实研究和教育价值研究。
教育事实研究主要涉及到“是什么”的问题,而教育价值研究主要涉及到“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根据研究对象的数量,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个人、个别案例以及个别团体进行的研究。
成组研究是对由个案组成的群体(又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进行的研究。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一般说来,整合性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属于宏观范畴,而扩散性的具体的子问题的研究为微观研究。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划分是相对而言的,是便于学习理解用的。
一个问题的研究,它可能属于基础研究,但同时又有应用研究的成分;
可能既要进行定性描述,同时又要进行定量分析。
三、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研究方法
①含义:
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即科学方法结论与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和世界观是一致的。
具体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科学方法论与具体科学方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其不同主要表现在:
A.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也就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的认识。
而具体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
B.方法论是任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如教育研究中根据系统论原理,任何教育现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系统的整体,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如果多部门组成一个彼此干扰、相互冲突的结构,那么,整体的功能就可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
故此在教育管理中,要发挥多个部门的最优功能;
根据信息论原理,系统运动过程是通过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输出和反馈等主要步骤构成的有秩序的信息流程。
因此教学中,既要考察和研究教师如何教(输入信息),也要考察和研究儿童如何学(接受信息并加工过程),从儿童的反应(信息输出)中得到信息反馈,从而调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而具体研究方法必须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如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必须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
其联系表现在:
具体方法离不开方法论指导,而方法论是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
②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
在真正科学方法尚未建立以前,人们对观察所得现象的解释一般基于三种方式:
A.根据权威的解释。
如在实验法建立前,对轻重物体从高空落下哪个先着地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即为权威,但是存在谬误。
B.奠基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直觉的判断。
C.逻辑推理。
根据纯理论段设,通过推断,作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往往仍需验证。
以上三种方式属于非科学方法,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都缺乏客观规律性、预见性和精确性,尤其是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而这正是科学方法区别于非科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须以方法论为基础。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
②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时要正确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树立三个正确观点:
A.实践第一观点;
B.辩证发展观点;
C.系统整体观点。
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教育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方法论;
第二层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层次是辅助性的(工具性)的方法技术。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态度与重要意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
教育科学研究具体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研究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
坚持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为目标。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态度
科研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具有热爱真理,忠诚老实;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解放思维,独立思考;
不畏险阻,勇攀高峰;
谦虚谨慎,团结互助等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1.科学教育呼唤教育科学研究
①教育科学研究:
由从属到先导;
②现代教师:
由经验性到学者性;
③教育理论:
亟待提高理性自觉水平;
2.当今中国教育更需要教育科研
①教育科学研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教育科学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需要;
③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需要;
④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管理的需要;
⑤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选题与抽样
第一节 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即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从选择和确立课题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和确立课题比研究解决问题难度更大。
正如科学学的创立者英国的科学家J·
D·
贝尔纳所指出的:
“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为研究战略的起点”。
选择和确立课题是一个初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课题选择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科研的成败。
选得好,就会事半功倍;
选得不好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
因此有人说,选好了课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不少研究者从事科研,撰写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发表,从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选题选得好,容易做到这点。
反之,不易发表。
二、发现问题思维策略
选题必须有问题可选,而要有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
研究人员要发现问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素质条件:
其一,必须对自己工作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经常关注其改革与发展的动向;
其二,勤于思考,不安现状。
此外,还必须掌握下列常见的几种思维策略。
1.怀疑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即权威作非绝对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或物的重新审视,会在原来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新问题。
一般说来,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
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问题也越多。
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猜疑,毫无根据的猜疑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
可以作为怀疑根据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事实与经验;
二是逻辑。
作为怀疑根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的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悖。
如在我国的教育学著作中,通常都无条件地承认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现实中,存在青少年犯罪现象,这总不会是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结果吧!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发现,青少年在品德面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风气的作用很大,有时学校教育在它们面前显得无力苍白,远不是在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