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508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规定讲座Word下载.docx

2.1质量控制标准和规定

2.1.1碎石和卵石按150(120)mm~80mm;

80mm~40mm;

40mm~20mm;

20mm~5mm方孔筛分级,代号分别为D150(D120)、D80、D40、D20。

2.1.2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同意。

如采用间断级配,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

2.1.3各粒径级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如下表2-1:

表2-1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卵石

碎石

备注

1

含泥量(卵石)(%)

石粉含量(碎石)(%)

D20、D40粒径级<

1D80、D150粒径级<

0.5

1D150、D80粒径级<

2

泥块含量

不允许有

3

坚固性(%)

有抗冻要求砼<

5

<

无抗冻要求砼<

12

4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

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存在

深于标准色应做砼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

6

表现密度(kg/m3)

≥2550

7

吸水率(%)

≤2.5

8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经试验论证,可放宽至25%

9

压碎指标(%)

C9055~C9040

混凝土

≤12

水成岩≤10,火成岩≤13变质或深成火成岩≤12

≤C9035砼

≤16

水成岩≤16,火成岩≤30变质或深成火成岩≤20

10

超径含量(%)

原孔筛<

5,超径筛0

5,超径筛0

11

逊径含量(%)

10,逊径筛<

各级骨料分离分别用中径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

应在40~70

对应D150、D80、D40、D20的中径方孔筛为115mm、60mm、30mm、10mm

2.1.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混凝土板厚的1/2。

对少筋或无筋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2.1.5含有活性骨料、黄锈和钙质结核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2.1.6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2.2粗骨料加工与检验

2.2.1本工程粗骨料加工取用金龙沟采石场基岩,岩性为灰色中粒正长岩,局部有变质玄武岩捕虏体分布于正长岩中,玄武岩分布具随机性。

区内部分段有崩坡积块碎石土层覆盖,块孤石最大者达1~2m,多呈球状风化,该层结构稍密,厚度一般3~10余m。

金龙山料场为原二滩电站人工骨料场开采剩余部分,位于二滩电站左岸坝肩上游金龙沟谷坡左侧,距加工系统约500m,分布高程1330~1600m,料场区总面积约0.1km2。

据已开采情况,大致可为分三个区域,原已开采区为Ⅰ区,地质储量约670万m3;

已开采区向金龙沟方向为Ⅱ区,地质储量约260万m3;

已开采区南侧坡向原加工场区段为Ⅲ区,地质储量约260万m3。

推荐开采Ⅰ区:

即已开采区,分为两部分,即原开采陡坡区和原开采平台区。

原开采陡坡区顶部高程1600m,底部高程1360m,坡高约240m;

原开采平台区宽约140m,长近300m,现地面呈台阶状两级,高程分别约为1341m和1354m。

岩性主要为正长岩,夹有少量玄武岩捕虏体。

岩石为非活性骨料。

2.2.2料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

岩性以正长岩为主,夹有少量玄武岩捕虏体。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2-2~2-4。

表2-2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成果表

岩性

整理值

容重γ(kN/m3)

比重

Gs

吸水率

(%)

抗压强度(MPa)

软化系数

抗拉强度(MPa)

试验组数

弹性模量

干抗压

湿抗压

指标

试验数量

Ed

GPa

正长岩

算术平均

26.85

34

2.754

19

0.683

63

212.4

72

176.5

74

0.83

8.68

33

30~60

55

小值平均

26.63

2.722

0.483

169.2

133.2

0.79

6.37

变质玄武岩

30.9

32

3.16

0.191

201.5

27

176.8

24

0.88

11.53

79~130

30.5

3.13

0.112

146.7

120.5

0.82

9.9

表2-3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细骨料(砂)的物理性能试验成果表

岩石

种类

累计筛余(%)

细度

模数

人工砂粉含量(%)

饱和面干比重

容重kN/m3

吸水率(%)

2.5

1.2

0.6

0.3

0.15

1.15

27.01

38.76

59.82

78.17

86.31

13.13

2.88

13.69

2.77

15.6

1.20

玄武岩

2.40

33.60

42.80

60.82

78.10

85.70

13.50

2.96

14.30

2.92

16.9

1.10

表2-4正长岩、变质玄武岩粗骨料的物理性能试验成果表

针片状(%)

耐磨性

坚固性(安定性)5次循坏损失率(%)

20

mm

40

80

5~19

19~38.1mm

100次

500次

200次

1000次

损失率(%)

2.78

0.53

9.8

10.0

8.0

6.35

8.54

29.73

33.30

5.24

6.21

17.63

28.31

1.51

2.95

0.57

9.4

6.8

7.8

2.70

3.28

8.72

12.56

2.20

3.00

8.33

11.45

1.33

2.2.3金龙沟人工骨料生产系统需满足高峰期月平均强度约6.65万m3的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供应,加工系统成品料生产能力约540t/h,其中人工砂生产能力约160t/h,毛料处理能力约670t/h,成品骨料平均级配见表2-5。

表2-5成品骨料平均级配参考值(%)

碎石

人工砂

150-80

80-40

40-20

20-5

10-5

25

22

18

29

2.2.4粗骨料的开采、运输、堆放设施与加工设备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成品骨料应按同料源、同规格堆放;

需有良好的防混、防分离、防跌碎、防污染措施与排水设施。

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2.2.5粗骨料成品质量检验,应每天检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一次,抽样点为筛分楼出料皮带输送机处。

2.2.6粗骨料成品的出厂检验,应按同料源、同规格碎石骨料每2000t为一供货批作检验(数量不足一供货批时,按一批计)。

每供货批产品,均应检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一次(D20小骨料需增测10mm中径筛的筛余量)。

按照表1-1规定的全部指标检验及D80~D40级骨料的中径筛筛余量检验,每月1~2次,抽样点为成品料仓出料廊道皮带输送机处。

2.2.7粗骨料检验结果应按合同与管理规定向监理中心和业主有关部门提交产品生产与出厂质量检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产地、类别、规格、代表数量、检验日期、检验结果和质量标准等。

2.3粗骨料的验收与检验

2.3.1粗骨料的产、供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交每一供货批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和出厂合格证。

供货量验收,按合同规定交接点的地磅或皮带秤计量。

2.3.2粗骨料的使用单位应按同品种、同规格粗骨料的供货批量、分批验收、检验与堆放。

粗骨料的贮、运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需有良好的防混、防分离、防跌碎、防污染措施与排水设施。

2.3.3粗骨料的验收检验,应按每验收批来料进行超逊径、针片状、含泥量(D20级小骨料需增测10mm中径筛的筛余量)的检验;

按照表2-1规定的全部指标检验及D80~D40级骨料中径筛的筛余量检验,每月1~2次。

抽样点为来料交接点皮带输送机处。

2.3.4当观察来料质量异常,如:

混料、含油污染骨料,应拒收或报告监理按废料处理。

2.3.5各项检验结果应按合同与管理规定,向监理中心和业主有关部门提交产品验收质量检验报告。

2.4取样与缩分

2.4.1在皮带输送机上取样,应在皮带输送卸料端,用接料器定时抽取近似等量的8份骨料混合成一组试验样品。

2.4.2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每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2-6规定的最小取样量。

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受试样品经一次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也可用其进行另一项试验。

2.4.3现场取样的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防止细料散失或受污染。

需有标明取样日期、地点、产地、品种、规格、检验项目、取样者的随样卡片。

2.4.4如经检验某指标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