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WORD版教案2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WORD版教案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WORD版教案2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4+38=( )
4、谈话设疑:
这两道算式的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会做。
但是,今天请你帮帮他们用口算得出得数,你们会吗?
要求:
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三、互动探究
反馈:
通过交流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
44+25=()第二道算式:
44+38=()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
(2)、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
(2)、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
四、精讲点拨
1、交流比较,选择较简单的口算方法。
2、总结:
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无论进位还是不进位,都要从个位算起。
五、校正反馈(“想想做做”)见学案
六、迁移应用
1、回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见学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材简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内容]教课书第41--42页
[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今天,老师继续带着大家学习有关两位数的计算。
同学们,你们昨天回家预习了课本,知道我们今天将一起讨论什么吗?
二、交流,汇报
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
提问: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见学案)
注: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加法问题,让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这样可以及时复习并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如果提出用减法做的问题教师将这类问题按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顺序分类板书如下:
(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2、学生独立读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指名说算式并板书:
38-25、44-25、44-38)
3、学生自主交流口算方法。
、出示38-25,讨论:
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小组里讨论。
反馈,小结,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38-20=18,18-5=13。
、38-5=33,33-20=13。
、30-20=10,8-5=3,10+3=13。
你能说说口算减法时,先从哪一位减起比较方便?
依次再减哪一位上的数呢?
、提问:
44-25得多少?
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口算得数。
、44-20=24,24-5=19。
、44-5=39,39-20=19。
、把44分成30和14,,30-20=10,14-5=9,10+9=19。
1、小组讨论:
比较38-2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
)
2、让学生自己口算44-38。
在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从个位减起,特别是在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减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五、校正反馈(“想想做做”)
见学案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
先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叙述,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在例题中给出了“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两条信息,提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办法,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决的方法,步骤,自主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教课书第43--44页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习重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学习难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一、预习设疑
1、谈话:
通过昨晚的预习,你是否觉得今天的实际问题与以往的有所不同呢?
2、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
你知道它们价格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
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
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2)、谈话: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
其实我们预习时已经见过了。
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价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3)、问: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让学生展示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2、谈话:
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
你会解答吗?
展示学案,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引导教学。
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
所以第二步用28×
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五、校正反馈(教学“试一试”)
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
(出示问题:
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指名读问题。
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
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
做在学案上。
指名板演。
(3)交流: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
有用第二种解法解答的吗?
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提问: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六、迁移应用(“想想做做”)
练习课
[教材简析]
[学习内容]教课书第44–45页
[学习目标]1、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二、应用题练习
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
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
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4、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
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2、列出算式并解答。
三、课堂练习(想想做做)
1、P45.8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
口述题目意思,口答问题的含义。
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
2、P45.9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班级评讲:
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怎么列式?
3、P45思考题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练习五(-)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弄清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之间的区别,进行加减法的口算训练,着重安排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教课书第46页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学习重点]口算训练
[学习难点]口算训练
一、巩固练习
1、P46.1
出示题目。
先自由口算,再独立口算。
评讲:
1、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
2、P46.2
师生合作进行口算(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学生口算。
)
学生同桌合作练习。
3、P46.3
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
4、46.4
口算比赛。
评讲。
5、46.5
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
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
二、课堂练习
1、先口算出上、下两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
2、见学案
练习五
(二)
[学习内容]教课书第47页
[学习目标]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解决问题策略
[学习难点]解决问题策略
1、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