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8808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测试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

人)

时期地域

边疆地区

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

91

27

1

119

南宋至明清

16

73

15

10

114

107

100

233

——(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5.

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

行政业务多;

税粮滞纳多;

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

6.

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

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

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

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

7.

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

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

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

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8.

“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B.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C.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D.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

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

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10.

据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11.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

“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

这种现象折射出

A.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B.政府对土地开发的失控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

12.

《通典·

田制》规定:

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

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

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13.

明代在江浙、福建和两广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却写道:

“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14.

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末清初黄宗羲则认为工商皆本。

这些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认为国家不应该对商品经济进行干预

C.导致了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D.重视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5.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

A.促使城市功能日益市场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6.

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反映了汉代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D.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

17.

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

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

这说明

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B.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

C.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

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

18.

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

19.

《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

“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20.

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属于唐代经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的是

A.缂丝技艺的丝织品

B.柔软结实的棉织品

C.焦炭冶炼的铁制品

D.宜德官窑的靑花瓷

21.

“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B.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22.

一篇题为《消失的城市》的文章里,考察古代中国曾经存在,但至清代已经消失的那些城市。

此文所谓“消失的城市”应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A.浙江省

B.陕西省

C.湖北省

D.广东省

23.

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北宋

100000000两白银

南宋

80000000两白银

明代

5000000两白银

清代

3000000两白银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24.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25.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民间贸易严重退化

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2、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古人对于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随意损害毁伤或生杀,这种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发挥了对自然的保护作用。

在人类进入农耕文化后,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古人对自然的态度是认识自然,然后去顺应自然,诸如“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谷雨前,好种棉”;

“清明后,谷雨前,高梁苗儿要露尖”。

……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荀子也曾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的思想和境界,散见于各类古典文献及道家儒家等著述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渊源及其对自然的保护》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方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防治大气、水、农药等污染的法规。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并通过征收排污费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

但这类被动的“尾部治理”措施收效亦不甚显著……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

同时,70--80年代在环境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西方国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摸清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污染规律。

……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梅雪芹《工业革会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产生的渊源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推动西方国家环境得以较好解决的因素。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桑弘羊认为富裕在工商,而不在农业;

获利在交通,而不在耕种。

……朝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限制富人,调剂穷人,禁止拥有过多的财富,堵塞获得利益的途径,这样,家家户户都不愁吃穿了。

……不控制货币发行,就会使真假同时流通。

豪强富足,就会互相倾轧。

国家统一铸钱,百姓就不会三心二意;

钱币由国家统一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