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合郑杭生版本具体细化版Word格式.docx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合郑杭生版本具体细化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合郑杭生版本具体细化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破产、工人失业、阶级矛盾、环境污染、犯罪等。
为克服当时面临的种种危机,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这些社会问题,试图运用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思想前提: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
自然科学前提: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结论:
社会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往丰富的社会理论积淀的结果。
※社会学的功能:
(1)认识和改造社会(理性—科学功能)
①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a、社会学的描述、解释、预测——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怎样变化。
b、规范、社会批评、教育。
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
②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a、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b、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人文—价值功能)
增促社会进步:
增加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
a、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b、社会代价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到最低限度;
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过程)
(3)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为进一步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学的学理支撑。
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的必由之路。
使我们懂的改革健康发展的途径。
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到改革与和谐的关系。
3.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代表人物及著作)P24
社会唯实论:
涂尔干《自杀论》(法国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路线
社会提供个人以文化价值目标和现实目标的制度化手段(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个人对社会文化价值目标和制度化手段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个体行为差异,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程度。
其方法论特点是:
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反对还原论。
他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这些事实构成了社会。
因此,涂尔干主张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
涂尔干的社会理论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
又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社会分工会加强人们间的联系,同时也会带来不可回避的现实危机,如果社会调节系统发生故障,就会使社会联结纽带松弛或断裂,出现社会借组、示范状态以及越轨行为等。
为预防和治疗对社会团结的破坏,涂尔干主张建立一种多层次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他的调节功能。
在《论自杀》中将自杀分为利己式、利他式、宿命式和越轨式。
自杀与群体联系的强弱有关。
社会唯名论:
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反实证主义路线
在社会方法论方面,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即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形成鲜明对照。
在社会研究中运用一种叫“理想型”的逻辑工具,目的在于对所研究的现象加以纯逻辑的分类和定性,以便理解和把握现象之间的因果链。
理想型虽是主观够早的,但不是主观价值判断,而是价值中立的逻辑工具。
韦伯对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时期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
他把社会行动区分为四种类型:
①目标合理的行动②价值合理的行动③激情的行动④传统的行动
4.加芬克尔的“本土方法论”(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方法)
由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又称“俗民方法论”。
它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即强调“过程”的意义)
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本土论的“无背景试验”学生称父亲为“先生”】
其实任何一个互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背景知识,互动双方都必须了解。
否则无法沟通。
本土方法论是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相互作用中所遵循的全部规则的社会学方法。
他认为:
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间所有普遍的社会相互作用均由某些民间的规则所支配。
即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不仅基于当事人说出来的东西,而且根据大量谈话中未提到的因素。
5.社会分层的含义、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示意图要画P213)
社会分层含义:
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可分为: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个人流与群体流动、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渐进的流动与聚变的流动等类型。
)
精英循环:
由帕雷托提出,由于社会的变化或精英能力的丧失,精英能力与精英地位已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精英循环:
非上流阶层的一些人转变为精英人物或替代老精英。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
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
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使执政层的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
过程:
即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
(若没有下行的循环,执政层就有可能聚集起一批腐化分子,从而使得执政阶层能力、才干平均值下降,从而不能确保其统治;
同样,如果长期堵塞上行循环的通道,非执政层的能力平均值就有可能通过积累而上升,一旦具有执政能力的下层精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联起手来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革命的意义:
就在于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层所必备的管理能力。
【使执政层的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层→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
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不平等性从僵化向流动转变。
】
(帕雷托告诫说,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关键要素:
允许流动,保持路线畅通。
(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才是真正到平等)
精英循环理论认为:
①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
②把个人天赋能力当作社会流动的动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
③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壁垒。
④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
值得借鉴的:
1帕累托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2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为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提出其特定社会内容,不失为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
6.社会化的含义(广义;
狭义)、类型、主体、基本内容。
P103P104
社会化的含义(20c50s前后)
狭义:
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以少年儿童为对象。
广义:
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的新发展:
①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②扩大了“个体”的内涵,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如一个同龄群体、一个文化群落,甚至处于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某种文化传统。
所谓社会化是指:
个体在与社会的互东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化的五种类型:
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人生必经的:
基本社会化;
不一定经过的:
再社会化。
1初级社会化:
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系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发生在青年时期。
(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为将来在工作重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
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如,改革开放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
4逆向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晚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给长辈就是逆社会化。
5再社会化:
全面放弃原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的本质不同:
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要比发展社会化剧烈。
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改造,但是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
A改造犯罪—负面、强制。
B新宾入伍—强制的,但不是负面的
C移民到新国家和文化环境—不强制不负面,还有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社会化的主体: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到一系列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1)家庭: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②对于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③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话具有重要影响。
(2)学校:
特点①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带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
②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群体机构。
(3)同龄群体:
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他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成为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