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853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概要Word格式.docx

3.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5

4.形位精度的影响因素(5

5.薄壁零件铣削(6

6.零件几何尺寸的处理方法(6

7.刀具半径补偿修调(7

8.顺铣与逆铣的选择(7

9.切削用量的确定(8

10.精加工余量的确定(10

11.确定刀具切入切出路线(10

12.任意角度倒角和倒圆(11

13.确定最短加工路线(12

14.合理选用切削液(14

15.机用虎钳的找正及安装(14

16.试切对刀(15

四、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及加工(18

1.设备及工具选用(18

2.零件图纸分析(20

3.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21

4.零件的装夹方案确定(21

5.零件加工所用刀具及切削用量选用(22

6.工件原点及零件几何要素确定(22

7.制定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及刀具卡片(23

8.数控加工程序编制(24

9.试切加工及注意事项(29

结束语(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一、任务内容

试在数控铣床上完成如图5-1所示工件的编程与加工(已知材料为45#钢,毛坯尺寸为78³

78³

20±

0.03㎜。

要求:

零件的各加工技术要求符合图纸要求。

图1-1零件图纸

绘制零件图形

二、任务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1以小批量生产条件编程;

(2不准用砂布及锉刀等修饰表面;

(3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符合图纸要求;

注:

(1毛坯材料:

45#钢,调质处理;

(2毛坯尺寸:

三、汇总相关专业知识点

1.数控铣削加工特点

①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话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

如模具类、壳体类零件等。

②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类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③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如可对零件进行钻、扩、镗、铰、攻螺纹、铣端面、挖槽等多道工序的加工。

④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⑤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⑥从切削原理上讲,端铣和周铣都属于断续切削方式,不像车削那样连续切削,因此对刀具的要求较高,刀具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韧性和耐磨性。

在干式切削状况下,还要求刀具具有良好的红硬性。

2.确定加工路线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确定加工路线应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并保证高的加工效率。

②为提高生产效率,在确定加工路线时,应使加工路线最短,刀具空行程时间最少。

③所确定的加工路线应当能够减少编程工作量,以及编程时数值计算的工作量。

在使用以上原则的时候,还应当考虑零件的加工余量,机床的加工能力等问题。

3.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

铣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尺寸精度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造尺寸精度降低的原因见表1.1

表1.1数控铣尺寸精度降低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序号产生原因

工件装夹与

校正1工件装夹不牢固,加工过程中产生松动与振动

2工件校正不正确

刀具及使用3刀具尺寸不正确或产生磨损

4对刀不正确,工件的位置尺寸产生误差

5刀具刚性差,刀具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

加工6切削深度过大,导致刀具发生弹性变形,加工面呈锥形

7刀具补偿参数设置不正确

8精加工余量选择过大或过小

9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导致切削力、切削热过大,从而产生热变形和内应力

工艺系统10机床原理误差

11机床几何误差

12工件定位不正确或夹具与定位元件制造误差

4.形位精度的影响因素

零件的形位精度有各加工表面与基准面的垂直度、平行度以及对称度等。

在零件轮廓的加工过程中,造成形位精度降低的可能原因见表1.2。

表1.2数控铣形位精度降低原因分析

工件装夹与校

刀具及使用1工件装夹不牢固,加工过程中产生松动与振动

2夹紧力过大,产生弹性变形,切削完成后变形恢复

3工件校正不正确,造成加工面与基准面不平行或不垂直

刀具及使用

4刀具刚性差,刀具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

5对刀不正确,产生位置精度误差

加工

6切削深度过大,导致刀具发生弹性变形,加工面呈锥形

7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导致切削力过大,而产生工件变形

工艺系统

8

夹具装夹找正不正确(如本任务中钳口找正不正确

9

机床几何误差

10

工件定位不正确或夹具与定位元件制造误差

形位精度对配合精度有直接影响。

5.薄壁零件铣削

薄壁零件铣削时变形是多方面的。

主要由于装夹工件时的夹紧力,切削工件时的切削力,工件阻碍刀具切削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使切削区温度升高而产生热变形。

提高薄壁件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措施如下;

①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用量密切相关。

从《金属切削原理》中可以知道:

背吃刀量以pa,进给量f,切削速度υ是切削用量的三个要素。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同时增大,切削力也增大,变形也大,对铣削薄壁零件极为不利。

减少背吃刀量,增大进给量,切削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工件表面残余面积增大,表面粗糙度值大,使强度不好的薄壁零件的内应力增加,同样也会导致零件的变形。

6.零件几何尺寸的处理方法

数控加工程序是以准确的坐标点来编制的,零件图中各几何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等应明确,各种几何元素的条件要充分,应无引起矛盾的多余尺寸或者影响工序安排的封闭尺寸等。

例如,如图1-2所示,由于零件轮廓各处尺寸公差带不同,那么,用同一把铣刀、同一个刀具半径补偿值编程加工时,就很难同时保证各处尺寸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这时要对其尺寸公差带进行调整,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在保证零件极限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在编程计算时,改变轮廓尺寸并移动公差带,如图1-2所示的括号内的尺寸,编程时按调整后的基本尺寸进行,这样,在精加工时用同一把刀,采用相同的刀补值,如工艺系统稳定又不存在其他系统误差,则可以保证加工工件的实际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保证加工精度。

图1-2零件尺寸公差带的调整图1-3刀具半径补偿

7.刀具半径补偿修调

刀具半径补偿除方便编程外,还可灵活运用,实现利用同一程序进行粗、精加工,即:

粗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刀具半径+精加工余量精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刀具半径+修正量

刀具半径补偿如图1-3所示,刀具直径为ф20立铣刀,现零件粗加工后给精加工留余量单边1.0㎜,则粗加工刀具半径补偿D01的值为:

1.010.01.011.0

dRR=+=+=补㎜

粗加工后实测L尺寸为L+1.98,则精加工刀具半径补偿D11值应为:

11.0(1.980.03/29.995R=-+=补㎜则加工后工件实际L值为L-0.03。

8.顺铣与逆铣的选择

如图1-4所示,根据刀具的旋转方向和工件的进给方向间的相互关系,数控铣削分为顺铣和逆铣两种。

在刀具正转的情况下,刀具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的移动方向相同,采用左刀补铣削为顺铣;

刀具的切削速度方向与工件的移动方向相反,而采用右刀补铣削为逆铣。

采用顺铣时,其切削力及切削变形小,但容易产生崩刃现象。

因此,通常采用顺铣的加工方法进行精加工。

而采用逆铣则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但由于逆铣切削力大,导致切削变形增加、刀具磨损加快。

因此,通常在粗加工时采用逆铣的加工方法。

图1-4顺铣与逆铣

9.切削用量的确定

数控编程时,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并以指令的形式写入程序中。

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选用不同的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

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

并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总之,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用类比方法确定。

同时,使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及进给速度三者能相互适应,以形成最佳切削用量。

(1切削用量计算:

已知:

直径Ф60,齿数4,取每齿吃刀量fz=0.06㎜/r,f=4³

0.06=0.24㎜/r,设切削速度V=80m/min

主轴转速n=1000V/πD

=1000³

80/3.14³

60

=424r/min

进给量F=f²

S

=0.24³

424

=101.76㎜/min

(2我们在取切削用量时,可以适当变化一些,要根据加工时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当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应选小些,转速较高一点。

刀具空行程时,特别是远距离“回零”时,可以设定该机床数控系统设定的最高进给速度。

(3钻削用量的选择。

①钻头直径

钻头直径由工艺尺寸确定。

孔径不大时,可将孔一次钻出。

工件孔径大于

35㎜时,若仍一次钻出孔径,往往由于受机床刚度的限制,必须大大减小进给

量。

若两次钻出,可取大的进给量,既不降低生产效率,又提高了孔的加工精度。

先钻后扩时,钻孔的钻头直径可取孔径的50%~70%。

②进给量

小直径钻头主要受钻头的刚性及强度限制,大直径钻头主要受机床进给机构强度及工艺系统刚性限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取较大的进给量,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普通麻花钻钻削进给量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选取

f=(0.01~0.020d

式中,

d为孔的直径。

直径小于3~5㎜的钻头,常用手动进给。

加工条件不同时,其进给量可查阅切削用量手册。

③钻削速度

钻削的背吃刀量(即钻头半径、进给量及切削速度对钻头耐用度都会产生影响,但背吃刀量对钻头耐用度的影响与车削不同。

当钻头直径增大时,尽管增大了切削力,但钻头体积也显著增加,因而使散热条件明显改善。

实践证明,钻头直径增大时,切削温度有所下降。

因此,钻头直径较大时,可选取较高的切削速度。

一般情况下,钻削速度可参考表1.3选取。

表1.3普通高速钢钻头钻削速度参考值(m/min

工件材料低碳钢中、高碳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钻削速度25~3020~2515~2020~2540~7020~40目前有不少高性能材料制作的钻头,其切削速度宜取更高值,可由有关资料查取。

.

(4铰削用量的选择。

①铰刀直径。

铰刀直径的基本尺寸等于孔的直径基本尺寸。

铰刀直径的上下偏差应根据被加工孔的公差、铰孔时产生的扩张量或收缩量、铰刀的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来决

定。

②铰削余量。

粗铰时,余量为0.2~0.6㎜;

精铰时,余量为0.05~0.2㎜。

一般情况下,孔的精度较高铰削余量越小。

③进给量

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f值可取得大些。

用硬质合金铰刀加工铸铁时,通常取f=0.5~3㎜/r;

加工钢时,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