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8409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皖南茶叶栽培技术及良种资源参考资料Word格式.docx

地方品种在我国茶叶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一些无性繁殖系品种外,常常是一个较混杂的群体。

目前,安徽茶区拥有的地方种质资源主要有:

杨树林种、歙县滴水香茶、歙县竹铺大叶种、茗州种、九华大椭圆叶、贵池枝条茶、东至槠树茶、泾县汀溪早芽、宁国黄花山大叶种、宁国猪耳朵种、绩溪金山种、桐城龙眠中叶种、太湖南阳河中叶种、岳西石佛中叶种、岳西乐道中叶种、宿松罗仙茶、金寨青山种、金寨前畈种、霍山漫水河种、霍山棋江种、六安东石笋种、六安双峰种、舒城九?

一六种、庐江二姑尖种。

(四)、安徽茶区引进的外地种质资源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普及和推广,近年来,安徽茶区已从周边产茶省相继引进了一些茶树良种,这些良种主要有:

白叶一号、平阳特早、福鼎大白茶、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白毫早、福云6号、翠峰、浙农113、迎霜、菊花春、劲峰、浙农139、薮北种等。

(五)、茶树良种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特性决定了茶类的适制性和品质特点,品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分阶段推广与更新茶树品种,是我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茶树良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生产的茶类,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确定主要栽培品种及搭配品种,合理利用不同良种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茶树良种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同时,良种必须与良法相结合,即采用与该良种相配套的栽培、管理、加工等技术,保证所选茶树良种的品种特性与品质特点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来。

选择良种必须坚持先试种的原则,避免盲目引种或大面积引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此外,在引进种苗时,要做好检疫与处理工作,防止外来病虫传播与危害。

适制扁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齐,芽长于叶,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中等或少。

适制针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发芽整齐,密度高,芽粗状、百芽重较大、叶背茸毛多。

适制曲毫形茶、毛峰类名优绿茶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齐,密度高,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多。

在绿茶生产中,还应注意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

一般特早生品种应占50%以上,早生和中生品种40%,晚生品种10%左右。

在北部茶区及高山茶区,为减轻寒冻害的影响,应种植抗寒性强的品种。

对于红茶生产来说,应选择适宜加工红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具有芽叶粗壮,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大等特点。

茶树种苗繁育基本途径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有性繁育是利用茶籽播种育苗,亦称种子繁殖。

由于茶树是异花授粉,杂交而获得茶籽,其后代是杂合体,其遗传性状是多种多样,通称有性群体。

凡是采用有性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

无性繁育是直接利用茶树营养体的某一部份(如枝条或茶根)进行育苗,所以称营养繁殖。

茶树一般用枝条繁殖。

采用分割母体某一部分营养体育成个体,其遗传性状同母体一样,纯一而稳定,其繁殖品种,通称为无性系品种。

一、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茶籽繁殖优点是:

茶籽便于贮藏、运输,既可育苗又可直播,繁殖技术简单,数量大,苗期管理方便省工。

茶树后代适应性强,并有利于引种驯化,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

缺点是经济性状混杂,生长优劣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利于管理和采摘,尤其是不利于机耕、机采。

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利于初加工。

我省因气候条件特殊,春季干旱,大部采用茶籽育苗移植。

目前有些地区采用茶籽直播方法效果亦很不错。

国营大渡岗茶场,万亩茶园大都采用茶籽直播方法园中经济易行,幼苗扎根深,生活力强,较能抗旱、抗寒,主要是要精心护养、培育。

(一)茶籽采收

茶籽成熟期因气候、品种、树龄、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故采收茶籽时间应视其成熟程度而定。

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成熟期多在霜降节前后,当果壳成黑褐色,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

采收茶籽时,应结合选种,选优汰劣。

根据我省茶树品种情况,应淘汰茶芽常年呈紫芽色的茶籽,多采黄绿色、绿黄色或绿色芽头品种的茶籽,最好按不同芽色茶籽分别采收堆放,当然采收工作繁杂,但有利于茶种的纯度。

茶籽采收后,根据云南农民经验,首先采取暴晒法,把采下新鲜茶果,摊放在水泥地或篾笆上,在阳光下暴晒2—3小时,随晒随翻,因茶籽含水多,遇热失水,果壳收缩而炸裂,茶籽脱出;

晒后尚未裂开茶果,移至干燥的室内或楼板上,摊放厚度10厘米左右,并注意经常检查翻拌,以防发热、霉变,等果壳裂开,即可剥取茶籽。

(二)茶籽品质规格与测定茶籽品质优劣对幼苗出土强、弱有密切关系。

农谚“什么样种出什么样的苗”,说明种子质量与种苗生长的关系。

因此茶籽在播种前应进行品质鉴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优质合格茶籽发芽率不低于75—85%;

夹杂物不高于2%;

种子含水量22—35%;

种子直径小叶种不小于12毫米,每公斤900—1000粒;

大叶种直径不小于14毫米,每公斤400—560粒,种壳暗褐色有光泽,弹跳性强,无破裂、蛀孔,种仁饱满成乳白色,带有油质湿润而光亮的合格茶籽。

种壳呈棕红色,有破裂、蛀孔,粒籽轻浮、弹跳性差,种仁干瘪、色黄、无光泽、硬脆或有霉变的为失去生活力的不合格茶籽。

(三)茶籽贮藏茶籽采收后,如有特殊原因不能马上播种,必须妥善贮藏。

贮藏方法有室内分层堆放和室外沟藏法等。

1、室内分层堆积法:

选干燥、避风,无阳光直射,有楼板的房间为贮藏地点,先在底层,四周薄薄铺上一层干草,再在底层铺上沙炭混合物(用三份干细沙和二份炭屑拌成)或干净细沙3—5厘米,然后铺上茶籽10厘米,再撒一层沙炭混合物或干净细沙,至不露茶籽为适度,如此间铺六至七层,最后覆盖一层干草,根据铺放茶籽多少,在铺堆中竖置打洞的通气竹筒(或竹编)数个,并经常检查堆内的温度和茶籽含水量,堆内温度掌握在5—10℃为妥。

茶籽含水量应保持25%左右。

2、室外沟藏法:

应选择坐南朝北,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斜坡地,先开沟,沟宽1米,深30—40厘米,长度随茶籽数量而定,沟底、沟壁应打实,并用火烧烤,使其干燥消毒。

沟底铺细砂6—10厘米,再铺干草6厘米左右,然后四壁铺干草6厘米,在干草上铺放茶籽6—10厘米,茶籽含水量大约25—30%,上盖细沙至看不见茶籽即可,如此堆放3-4层为适度,最后覆盖干草6—10厘米并密盖泥土成屋脊形,防止雨水渗入。

在贮藏沟周围开排水沟。

为了调节沟内的温度和通气,沟中每隔1—1.5米左右斜插一根管壁打孔的竹筒,使沟内通风、透气;

竹筒管口斜锯,切口向下并露出地面。

茶籽贮藏期间,应注意检查,防止发热霉变。

(四)茶籽育苗

l、育苗时期。

根据我省气候条件,从茶籽采收到翌年二月以前都可以播种,早播比迟播好,冬播比春播好,以随采随播最好。

若超过上述播种期,茶籽出芽率会大大降低。

2、浸种。

为了奠定培育壮苗基础,首先要提高茶籽质量。

尤其是放置过久的茶籽,在播种前要浸种,其方法把茶籽浸在清水中,每天换水一次,亦可用麻袋或竹箩放在流水中,浸泡3—4天,把沉底茶籽捞出先播,浸泡7天后茶籽可全部取出,漂浮茶籽一般为劣质种子。

3、播种方法。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担,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质好,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播种方法有条播、撤播、穴播等,一般以条、点播为优。

播种前应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深耕30厘米左右,整碎土块要求达到细、碎、松、软、湿、匀、平七个字,理成畦宽1.3—1.5米、高13厘米左右,在畦上开横向种植沟。

根据我省大叶种地区,一般都以小苗出圃,三、四个月进行定植,所以为了经济利用土地,苗床上划出行距2寸,深1.5寸的播种沟,茶籽按株距1寸均匀播种.如穴播,每穴放3—5粒茶籽,穴距3—4寸(如育一年生茶苗,株行距可略宽一些),播种后复土1寸,畦面覆盖松毛或蕨蕨草一层,防止浇水土壤板结或冲刷畦面泥土。

4、苗圃地管理。

幼苗期苗娇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弱,因此苗圃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必须专人管理,要在“壮”字上下功夫,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勤浇水或灌水:

茶籽发芽需要一定水份,虽然覆草可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但浸种催芽茶籽,尤其在我省干旱季节播种,播后一定要充足浇水,每隔2-3天一次,二星期后可间隔3-5天一次;

若有条件可进行沟灌,每隔6-7天一次,灌透后要及时排水,最好是浇水与灌溉交错进行,经常保持苗圃湿润。

(2)揭除盖草:

播后茶籽有少量胚芽出土时,就应揭除盖草,否则幼苗捂在草里生长不良。

初出土的小苗幼嫩,最怕烈日暴晒或晚霜冻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分几次揭盖除草。

(3)及时除草:

畦床盖草揭去后,床面杂草就逐步增多,影响茶苗生长,又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除草要做到“拔早、拔小、拔净”,如果草长大了,杂草根深了再拔,不仅费工、费力,还会使草根带动茶苗。

(4)薄施追肥:

为了促使茶苗健康生长,培育壮苗,苗圃追肥应“少吃多餐”为原则,第一次追肥,茶苗长到2—3片叶,可用稀薄人粪尿,一份人粪尿加9份水,或用尿素0.3—0.5斤兑水100斤在行间浇施。

每亩尿素用量3—5市斤。

二、无性繁殖短穗扦插

茶树良种扦插繁殖技术有性繁殖其后代个体间性状不一,不利于茶园的管理和茶叶采制,无性繁殖其后代具有与母树相同的性状,是目前茶树繁殖的重要途径,其中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母穗用量省、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等特点,是广泛使用的无性繁殖方式。

(一)、采穗园的管理母树以4-8年生为最佳供穗期,扦插后发芽率和生根力均较高。

采穗园的管理水平要比采叶园高,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

1、修剪:

修剪是采穗园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的时期决定于扦插的时间,一般夏插宜在早春(2-3月份)离地面40-50cm处深剪;

秋冬扦插宜在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以留养枝梢供扦插用。

2、施肥:

对母穗园要特别加强肥培管理,防止母树早衰,施肥水平略高于一般采叶园。

在修剪前和剪枝后都要追施一次氮肥,每亩年施纯氮40-50kg,并配合施磷钾肥,促使新梢强健。

剪取插穗后为恢复母树长势,入冬前需重施基肥,一般每亩施饼肥250-400kg。

3、及时打顶:

插穗的成熟度与插后的成苗率关系密切。

成熟的枝条标志着生长停止,驻芽形成,枝条从下而上逐渐变成红棕色,呈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如果预计到扦插时插枝顶端尚未形成驻芽,就应在剪穗前10-15天进行打顶,人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长,促进成熟。

插穗的生产指标以红棕色为好,绿色硬枝亦可。

此外,视新梢多数腋芽是否饱满,也是判断插穗是否可以扦插的另一重要依据,这类枝条有利发根成苗。

(二)、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

1、苗圃地选择:

扦插苗圃宜建在地面平坦、向阳,地下水位低,土壤pH在4.5-5.5,土层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