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773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优点

(1)研究人员能够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

(2)能够在各种场合随机地分配被试(3)操作检验虽然实验者能够控制自变量,但是确信被试是否察觉了实验者打算进行的操作是很重要的

缺点:

(1)实验室环境的无关可能性。

即指实验室条件的人为性,以及实验室环境与人周围的显示环境相距甚远这一事实。

(2)实验者的期望(3)被试在实验室环境的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是需求特征和评价恐惧

五、现场实验的优缺点

优点

(1)有较好的外部效度

(2)有较高的反应真实性(3)仍保留了对自变量的控制和随机原则,能够说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

(1)变量不易控制

(2)容易引发道德问题(3)较低的精确性和复杂性

六、问卷和访谈法优缺点

优点:

首先,它可使研究人员在长时间跨度和广泛的社会领域中检验假设。

而其它方法只能在当前的时间和地点中,根据有限的一小群人的情况检验假设。

因此,这种方法能使研究人员更了解假设的普遍有效性。

其次,因为资料最初是为其它目的而留下的,故无反应倾向性。

常找不到检验假设所需要的数据。

第二章

1875年德国的谢夫勒(A·

Schaffla)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

McDougall)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

Ross)同时出版了专著:

《社会心理学引论》和《社会心理学》

有记载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美国的特里普利特(N·

Triplett,1897)做的

奥尔波特(F·

Allport于1924年发表了《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是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一、社会心理学三大来源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实验分析阶段。

二、自杀的几种类型及解救方法

(1)利己自杀(2)利他自杀(3)由社会混乱造成的自杀(失范的自杀)。

重新使个人与集体整合。

唯一有利于个人与集体融合的社会组织是行业,也即行会组织。

三、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从描述转变为实证2.从定性转变为定量3.从理论转变为应用4.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5.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

四、当今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方向

1.社会认知研究的影响2.应用研究增强3.多元文化观点被采纳:

全面认识社会差异4.生物因素的潜在作用和进化论观点备受关注

第三章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一、社会化是什么

传统认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认为通过社会化得到发展的不仅是人(更不仅是个人),还有社会经验及社会本身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

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二)个体内化,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三、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主要包括

(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

四、.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

(一)社会化的内容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类型1.早期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它主要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儿童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与观点,以使儿童与其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2、预期社会化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3、发展社会化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须有个体产生新的期待、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在比较顺利的社会过程中,新近学到的东西对原来已经学到的东西加以补充、改组,并融为一体4、反向社会化是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5、再社会化是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五、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一.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二.具有独特的个性三.具有普遍的共性四.具有能动性五.贯穿人生全程

六、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社会文化的影响二.家庭的影响三.学校的影响四.同辈群体的影响五.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七、自我的结构有五个层面

?

1.物质自我?

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2.心理自我?

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3.社会自我?

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4.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5.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八、自我概念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

2.解释经验?

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

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

3.决定期待?

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他们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九、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这阶段大致从三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

3.心理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十、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2.行动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四章

社会认知:

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印象的一致性人们倾向于对他人不同的特征形成较为一致的评价

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heuristic)根据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类似之处

可用性启发根据我们从大脑提取特例的容易程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即是可用性启发

锚定与调整性启发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作判断时,我们有时通过使用一个参照点或锚定

态度性启发根据人们的态度而产生的判断方法叫态度性启发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原因)作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

对比效应:

当任何事物与相对不好的同类事物作比较时,会比实际上看起来更好、更美、更高

先入为主最近的或经常被激活的想法最有可能被大脑捕捉到,因而会被用来解释社会事件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Tversky&

Kahneman,1984。

卡尼曼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注意到,人们不喜欢失去而总是试图避免受到损失。

卡尼曼的理论:

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

稀释效应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从而产生稀释效应原因:

关于一个人的非相关信息使该人似乎与他人相似,因此更普通,更与他人别无二致。

一、社会认知可分为三个步骤:

1.对他人的知觉2.对他人的评价和判断3.对他人行为表现进行归因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2.认知者本身的心理特点3.认知的情境

三、印象形成的方式

1、平均方式2、累加方式3、加权平均方式

四、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最先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影响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后接受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指当我们对一个人做了某些判断或评价后,我们往往据此对该人的其他品质进行推论的现象

3、投射效应亦叫假定相似性,即人们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

4、宽大效应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是积极性的评价多于消极性的评价的现象

5、刻板印象对某一类人或事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就是刻板印象

五卡日耳曼的前景理论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

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六、布鲁尔(M.B.Brewer)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thedualprocessmodelofimpressionformation):

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category-basedprocession),其特点是自动的,无需意识控制、注意的加工,所需的加工资源很少,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

一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attribute-basedprocessing),它需要意识的参与,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

七、何时运用启发式判断?

(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

(2)当我们负载的信息过多,以至于无法充分地对其进行加工时;

(3)当手中的问题并非十分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必太过思虑时;

(4)当我们缺乏做出决定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信息时

八、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2、行为者—观察者偏见3、自我保护偏见是指人们有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个人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倾向4在不明确的情境中,人们的归因往往与其信仰和偏见保持一致。

第五章

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Myers,1993)。

偏见从技术上讲,偏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但无论是生活还是研究,偏见是指消极的那一种。

因此,偏见(prejudice)是人们根据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概括而成的对人、对事的敌对或负面的态度

富兰克林效应在伤害某个人之后,人们变得更不喜欢那个人;

在帮助某个人之后,人们变得更喜欢那个人;

只有在奖赏很少或没有奖赏的情况下,人们才会相信自己的谎言

睡眠者效应劝说者的可信性的影响在其信息刚刚传递后的效果最大,时间一久,就逐渐变小,而原来低可信性的传达者的效果却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预防注射通过实验麦圭尔发现,经过预防注射的态度最不容易改变,经过支持援助的态度较易改变,而没有经过任何体验的态度最容易发生改变

一、态度具有如下的特征:

(1)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