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704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中银有碴轨道精控CPIII技术设计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外业测量8

(三)导线联测方案9

(四)数据处理9

七、CPIII高程测量及数据处理9

(一)四等水准的施测9

(二)数据处理10

八、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说明11

九、资料提交13

十、附件14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

有碴轨道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

(一)工作依据

依据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石太客专工[2007]25号文件《关于安排石太铁路客运专线进行工程测量的通知》以及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石太客专工函[2007]189号文件《关于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控制测量的委托函》,针对新建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勘测设计、施工现状以及今后运营养护维修工作需要,编写本方案设计。

(二)线路概况

太中银铁路正线长约748.18km,有碴轨道施工范围自起点太原南站至石中卫迎水桥车站,线路基本为东西走向;

银川联络线长约194.03km,有碴轨道施工范围自定边站至银川站,线路为西北东南走向。

除6km以上隧道,均为有碴轨道。

大部分地形等级属于III级,横穿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测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陡峭,沟渠密布,地形破碎,部分地段为沙漠无人区等地区。

交通、通讯条件较差,部分区域线位偏离公路较远,勘测工作不便。

工作内容:

按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在有碴轨道施工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即基桩控制网(CPIII),以下简称CPIII。

二、既有资料情况

1.太中银铁路控制测量(CPI、CPII、水准基点)2007年9月成果

2.太中银铁路补充控制测量(CPI、CPII、水准基点)2007年11月成果

三、坐标与高程系统

(一)坐标系统

采用太中银铁路精密控制测量统一坐标系详细参数见表-1:

表-1

坐标系名称

中央子午线经度

投影面大地高(m)

高程异常(m)

起讫里程

第一任意坐标系

112°

20′

850

37

DK0—DK140

第二任意坐标系

110°

36′

34

DK130—DK295

第三任意坐标系

109°

40′

1070

28

DK290—DK407

第四任意坐标系

108°

15′

1260

25

DK407—DK511

第五任意坐标系

107°

1420

22

DK505—DK600

LDK510—LDK635

第六任意坐标系

106°

00′

1220

21

DK595—DK715

第七任意坐标系

1200

20

LDK620—LDK730

(二)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技术依据

1、《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

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五、CPIII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CPIII平面控制网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布设。

(一)平面控制网设计原则

CPIII在CPII的基础上建立,并附合到CPI或CPII平面控制网上,按照五等导线测量规定的精度要求进行。

在≥1000m的桥梁、隧道地段或丢失范围应加(补)设CPII平面控制点,CPII技术设计要求依据《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精密控制测量(CPI、CPII)技术设计书》。

各项精度指标见表-2、表-3、表-4、表-5。

(二)选点、埋标

1、CPⅢ控制点宜设于线路外侧,距线路中线的距离3~4m,控制点的间距以150~200m。

对线路特殊地段、曲线控制点、线路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及道岔区均应增设加密控制点,曲线地段加密控制点间距以100~150m为宜。

直线部分宜设于线路一侧,曲线部分宜设于线路外侧。

2、内业人员根据CPI、CPII分布情况,在图上对CPIII进行布点,并预编点号,现场根据内业布点进行选点、埋标。

3、CPⅢ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

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在隧道内宜选在水沟电缆槽上或中间下水井通视条件好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

在桥梁上宜选在挡碴墙顶上;

路堑段可选在混凝土排水沟槽上也可在路肩上埋设;

路基段应埋设在路肩上。

埋设标石时均应避开电缆。

4、平面控制点点号编排原则:

所有点前面冠以“CPIII”,后以数字标示点号,例如“CPIII2001”,“2”代表DK200-DK300之间,即里程的百位数,“001”代表点的编号;

银联线后加“L”以示区别,例如“CPIIIL001”,银联线不分里程,点号从LDK512+400顺排。

丢失点和新补设点点号编排原则:

由于本项目周期长,大部分地段还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点丢失或破坏的情况,为了各单位使用控制点的方便,新设控制点编号时在原点号末尾数加一位英文字母,同时该字母代表补设次数。

例如原点号为“CPIII2001”,第一次补设:

新点号为“CPIII2001A”,第二次补设:

新点号为“CPIII2001B”。

(CPII补测点号原则同此)。

5、埋设标准

埋设标准及规格如下:

(1)控制点标志为不锈钢标志。

规格应符合图1和图2的规定。

(2)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时,CPIII控制点埋桩规格应符合图3的规定。

图3CPⅢ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

mm)

(3)CPIII平面控制点设在防撞墙上、接触网杆基座上时标石设置规格应符合图4的规定。

图4建筑物上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石设置(单位:

(三)CPIII控制点描述要求

CPIII布点时要填写控制桩表,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里程要准确,精确至米)、线路的左、右侧、外移距离、桩类型、具体设置位置(如挡碴墙或水沟上等)、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见附表。

六、CPIII平面控制点的施测与数据处理

(一)一般规定

1、CPIII导线测量应起闭于CPII控制点或CPI控制点,采用标称精度1、2mm+2ppm的全站仪施测。

觇标采用仪器配套棱镜和觇牌组合,光学对中器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水平角和距离观测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视线超越障碍物的高度及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均不宜小于1.5m。

2、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各项限差如表-3所示。

当方向数不多于3时,不需要进行归零。

表-2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

附合长度

(km)

边长

(m)

测距

中误差

(mm)

测角

()

相邻点位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限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对应导线等级

CPII

≤4

400-600

5

2.5

10

1/40000

±

四等

CPIII

≤1

150-

200

3

4

1/20000

8

五等

导线环(段)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β——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

N——导线环(段)的个数;

n——导线环(段)的角度个数。

表-3水平方向观测限差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2C较差

同一方向各

测回间较差

DJ1

6″

9″

DJ2

6

8″

13″

2

9

13

3、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

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2测回。

各项限差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仪器精度

等级

测距中误差(mm)

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mm)

测回间读

数较差(mm)

竖直角指标差较差

竖直角测回间较差

往返测平距

较差

<

7

10″

≤2mD

5~10

15

注:

mD=(a+b×

D),为仪器标称精度。

式中:

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

测距长度为1km时

Ⅰ级:

|mD|≤5mm

Ⅱ级:

5mm<

|mD|≤10mm

Ⅲ级:

10mm<

|mD|≤20mm

表-5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竖直角

往返观测高程较差(mm)

边长范围(m)

测回数(中丝法)

最大角值(o)

测回间较差()

指标差互差()

200-600

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km)

4、导线测量数据使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自动记录,数据微机传输整理,加强原始数据的备份。

(二)外业测量

1、CPIII采用1或0.5级全站仪施测,例如LeicaTCRA1201、LeicaTCR1201、Leica2003或LeicaTC1800。

2、施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校,并做好记录,施测时应加强对中整平工作;

对中装置应随时进行检查,测量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检校。

3、水平角观测宜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

觇标和仪器要配套使用,对中误差小于1mm,仪高和觇标架设高度尽量较低,以减小对中误差;

在短于100m边长时,测角时目标点对中应采取措施,用吊垂球或细小铅直金属物强制对中。

4、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目标成像一定清晰、稳定。

观测前要认真调整望远镜焦距,消除视差,一测回中不得变动焦距。

转动望远镜时,不要握住调焦环,以免碰动焦距。

5、下半测回与上半测回照准目标的顺序相反,并保持对每一观测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等。

半测回中照准部的旋转方向应保持不变。

若照准部已转过所照准的目标,就应按转动方向再转一周,重新照准,不得反向转动照准部。

微动螺旋的最后操作应一律“旋进”,并使用其中间部位。

观测中,照准部水准器的气泡偏离中央不得超过一格。

在测回与测回之间应查看气泡的位置是否超出,若超出,应立即重新整平仪器。

若一测回中发现气泡偏离超出规定,应将该测回作废,待整平后,再重新观测该测回。

6、气象观测时待气压计、温度计与周围环境一致后测记气象数据,气压计、温度计避免受日光暴晒和辐射。

气象数据、常数直接输入全站仪自动改正。

7、在观测方向数超过2个时,应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测量。

8、曲线段落CP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