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643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乙图表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B.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

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D.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

6.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准确的是()

A.甲图-日本B.乙图-尼日利亚

C.乙图-美国D.甲图-英国

7.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

B.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

C.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

D.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1980-1984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9.促动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的改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非农化率是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当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简称NU值)趋近于1.20标准值时,区域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变化图,回答第10题。

10.区域就业结构最不合理的年份是()

A.1992年B.1995年C.2003年D.2019年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指城市的资源赋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水平,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能够用综合承载力指数表示,其数值越大,代表相关指标的承受压力越大。

下图示意北京市2000-2019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

读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现象,与北京市2000-2019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所反映状况吻合的是()

①冬季雾霾天气增多②公共交通乘用比例上升③绿地面积扩大④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12.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资源开发力度过大B.环境破坏水准增大

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D.城市人口数量剧增

13.下列做法,能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的是()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③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工作④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9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平均增长约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升到62.1%,年均提升1.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安徽省和合肥市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

(1)合肥市市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安徽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结合安徽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安徽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经典模拟

(2019·

北京期末)右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漳州联考)我国统计工作中曾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

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

50万-100万人口为大城市;

20万-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

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读“我国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完成3-4题。

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

200万以上

100万-200万

50万-100万

20万-50万

20万以下

合计

1998年

20

61

77

4

223

2008年

41

81

110

51

287

2008年/1998年

2.05

1.33

1.43

0.84

1

1.29

注:

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2008年)数据计算。

3.从城市数量看,1998-2008年我国()

A.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B.中等城市比特大城市发展快

C.小城市发展比特大城市快D.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慢

4.为促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序推动,我国应()

A.有序放开特大城市落户限制B.合理推动中小城市规模

C.严格控制中等城市人口规模D.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德阳一诊)下图为“1982-2019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据图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福建联考)2019年11月20日,我国特大城市标准已由原来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调整为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

图甲是“某地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乙是“两城市人口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6.E、F两城相比,E城发展快的原因是()

A.气候更优越B.地形更平坦

C.交通更便利D.农业基础更好

7.对于图乙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的曲线判断准确的和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表述准确的是()

A.①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B.①植物蒸腾减弱,城市云雾减少

C.②城市规模扩大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②废热排放多,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莱州期末)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为人工明渠,如右图所示。

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有不同水准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水平

D.增强排污排涝水平

9.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

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青岛期末)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注: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持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0.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11.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多②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图1

12.(2019·

安徽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地形图”;

图2为“重庆五大功能区规划图(图中数字为2019年城镇化水平)”。

图3为“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图2

图3

材料二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农村”来形容我国现在的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有人提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材料三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重庆将全市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明确提出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见图2)。

(1)评价重庆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解释“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农村”;

重庆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真题体验

右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右图,回答2019题。

1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14.上图中2000—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水准提升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山东卷)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5-16题。

15.右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

00

B.12:

00

C.14:

D.18:

16.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能够()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

双基训练

1.A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

读图,1981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不会接近0,城市平均人口数量也不可能接近0,所以③是城市化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政策的完善,城市数量由初期逐渐增长,到数量稳定,②曲线比较符合。

1981年到1995年,因为城市数量的增长快,又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沿海经济开发区建立后,大量民工涌入城市,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增长呈加快趋势,①曲线符合。

所以A项对。

2.C本题考查城市化特征。

1981-1995年,曲线①数值呈下降趋势,表示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减少,但这是因为城市数量增长加快,不代表城市化进程减缓,A错。

曲线①数值呈下降趋势,不能表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B错。

城市数量增加,是因为中小城市大量涌现,C对。

大城市规模要严格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