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
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
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
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
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
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
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
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
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
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耕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施战略的基础。
我国上地能最大供应17亿人口的粮食是以人均耕地基本维持目前水平为前提的正视耕地资源极其有限并将继续减少的严峻现实,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注最重大和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实行耕地总量预警制度,确保耕地数量动态平衡,时人均耕地面积降低到临界点的地区,拟宣布为耕地资源紧急区或危急区,原则上不准在占用耕地。
城市人口的急剧发展与地域规模的限制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
因此我国城市发展只能走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的发展模式。
综观当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把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实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1977年在瑞典召开第一次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以来,召开了多次以地下空间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不少呼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决议和文件。
例如1980年在瑞典召开的“RockStore”国际学术会议产生了一个致世界各国政府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建议书。
198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的自然资源委员会通过了确定地下空间为重要自然资源的文本,并把它包括在其工作计划之中。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京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国际隧协正在为联合国准备题为“开发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文件,其1996年年会的主题就是“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1997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七届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是“明天——室内的城市”,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以“地下城市”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
在实践方面,瑞典、挪威、加拿大、芬兰、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和规模。
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开始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得到合理开发,使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特别是缓解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密度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据一项初步调查估计,北京市建成区10m深以上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为19.3亿m3,可提供6.4亿m2的建筑面积,将大大超过北京市现有建筑面积。
通过对近年来的多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研究分析,如仅对城市浅层地下空间资源(深度30m)的初步估算,开发面积为城市建设用地的30%(道路与绿地建设用地),再乘以0.4可利用系数,则地下空间可供开发的空间资源是城市房屋建筑总量若干倍。
如表1.1所示。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地下空间,到80年代末开始研究50-100m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并于2001年出台了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大深度地下公共的使用二関寸为特别措置法),
该法对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1律地位、开发用途、开发深度、土地征用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图1.4所示。
因此,国际上有的学者预测21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中是并不夸张的。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是:
把一切可转入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实践表明,可转入地下的设施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体育设施、防灾设施、储存及生产设施、能源设施、研究实验设施、会议展览及图书馆设施。
其中大量应用的领域为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地下机动车道、地下步行道和地下停车场。
特别是地铁,据地铁论坛网站的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0多个国家的179个城市共建设轨道交通线约10000km,地下线通车里程约5000km;
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市政管网、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除、回收及处理系统,大型供水、贮水设施;
商业设施,包括地下商业中心、地下街以及以商业为主兼有文化娱乐及餐饮设施的地下综合体;
贮存设施,包括粮库、食品库、冷库、水库、油料库、燃料库、药品库及放射性废弃物和有害物的储库。
1.3.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除土地资源外,按人口平均,我国也是资源小国。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
因此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地下空间的利用大有可为。
在每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是大户。
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中,每年所需要消耗能量的总和称为建筑能耗。
据统计,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筑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
而建筑能耗中用于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的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9.5%。
据世界能源研究所与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表明,世界上前十名经济大国中,中国是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
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接近法国的五倍。
在建筑内部环境控制中,我国仅采暖一项,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
因此降低建筑内部环境能耗具有迫切的重要意义。
地下空间由于岩土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防止造成地面温度变化的诸多因素,如刮风、下雨、日晒等的影响,实际表明,地面以下1m,日温几乎没有变化,地面以下5m的室内气温常年恒定。
因此将建筑物全部放在地下岩土中,比地面建筑要明显少消耗能量。
据美国进行的地面与地下建筑对比分析的大量试验表明,堪萨斯城地下建筑相对于地上建筑的节能率有:
服务性建筑为60%,仓库为70%,制造厂为47%-90%,其他五个地区地下建筑的节能高于地上建筑节能为:
明尼阿波利斯及波士顿地区48%,盐湖城58%,罗克斯迈勒地区5Io%,休斯敦地区为330%。
如果和一般的地上建筑相比较,地下建筑节能更为显著。
更应特别指出的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自然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辟了一条广阔有效的途径。
地下空间为大规模的热能贮存提供了独有的有利条件。
太阳能是巨大的洁净可再生能源,但其来源随季节、昼夜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太阳辐射热的主要部分和放热一般仅在夏季得到,这就需要季节性贮存,在地下的水、岩石和土壤中贮存热量往往是最佳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而利用地下空间贮水,将冬季天然冰块贮存于地下,用于夏季环境控制的蓄冰空调,既经济又是清洁可再生冷源,在国外如北欧一些国家多有应用实例。
地下空间贮热和贮冷,由于岩、土的热稳定性与密闭性,使热量或冷量损失小,不需要保温材料,利用岩石的自承能力,构筑简单,维护保养费大为降低。
这就使天然能源或工业大量余热的利用富有成效。
例如瑞典已在斯德哥尔摩西北方向约150km的阿累斯达建造了一座15000m3岩石洞穴热水库,洞穴顶部低于地面25m,其长45m、宽18m、高22m,蓄热温度范围为70-150℃,以废物焚烧的热为热源,通过一换热器与区域供热系统联结。
该工程于1982年建成,1984年完成试验工作,工程投资400万美元。
贮库用于阿累斯达的区域供热系统,每年能节油400m3以上。
日本、美国正在开发地下超导磁贮电库的技术,该库为螺旋状排列的环形洞室。
德、日等国还在开发地下压缩空气贮库技术。
德国已于1979年在岩盐层中建成一座地下压缩空气库,功率为29万kw,贮气压力为8MPa。
这两种技术都可有效地贮存低峰负荷时的多余电能,满足高峰供电需要,从而节省发电站功率和能耗。
美国、德国等正在研究开发所谓非枯竭性的无污染能源——深层干热岩发电。
美国已于1984年6月建成世界上第一个10MW功率的干热岩电站。
该电站主要由两个深度为4000多m的钻孔及其贯通孔组成,冷水由钻孔灌注,另一钻孔产生2000C蒸汽,直接进入发电站发电。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明显。
全国476个城市有300个缺水。
预计到2030年,我国在中等干旱年份将缺水300多亿m3。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
在缺水的同时,又有大量淡水因为没有足够储存设施白白流向大海。
我国能如挪威、芬兰等国那样,利用松散岩层、断层裂隙和岩洞以及疏干了的地下含水层,或如日本那样在东京、横滨、名古屋以及札幌等建造人工地下河川、蓄水池和地下融雪槽,储存丰水季节中多余的大气降水、降雪供缺水季节使用,就可以部分克服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地下空间还可为物资贮存和产品生产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
地下空间独具的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对贮存某些物资极为有利。
目前国内外建造最多的是地下油库、粮库和冷藏库。
在地下建造冷藏库,可以少用或不用隔热材料,温度调节系统也较地面冷库简单,运行和维护费用比地面冷库低得多。
据统计资料分析,地下冷库的运行费用比地面冷库低25%-50%;
在地下建造油库,不仅有利于减少火灾和爆炸危险,而且由于地下温度稳定,受大气影响较小,因而油料不易挥发和变质,可比地面油库节省20%-30%的管理费用。
在处理好防潮防虫害基础上,利用地下温度稳定建造地下粮库,也具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江苏镇江市地下粮库,实测地面粮库和地下粮库的经济指标如表1.2所示。
某些产品的生产对环境温湿度、清洁度、防微振、防电磁屏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无线电技术生产和测试中,不仅要求高精度空气环境,而且常要求工作间不受外界电磁干扰。
在地面建筑中如创造此类环境条件必须增加复杂的空调系统,配合各种高效过滤器并远离铁道、公路和其他工业生产振源,需要专门的电磁屏蔽装置以切断电磁波的干扰等。
而在地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