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6286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9近五年江苏高考题中国古代史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赞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015)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中阶之前;

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

诸伯,西阶之西;

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

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4)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

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2013)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楷体汉字

甲骨文

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012)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冶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2.《周礼·

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冶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

“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冶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016)

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

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

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

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

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

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6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21.答案要点:

(12分)

(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

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

巩固小农经济;

维护封建统治。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2)观念:

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

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

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3)关系:

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

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

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

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

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

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

“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

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

B.答案要点:

(10分)

(1)特点:

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

重视亲身实践;

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

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

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2)特点: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整体性。

地位:

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