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560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重点培养学生借助词典和注释大体把握诗意、相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情画意的能力。

2.将独立阅读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完成“弘扬传统道德,从小孝敬父母”主题习作。

单元教学难点:

1.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

7 古诗四首

【教材分析】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

加“前”、“后”以示区别。

《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

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

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

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

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

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

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

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

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

先行辅笔,后行主笔;

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

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

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

“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

如是!

”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

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

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

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示儿》是南宋著名的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统一中原、统一祖国的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己亥杂诗》作者为清代龚自珍。

本诗原本是为祭祀玉皇大帝、风神、雷神而作,实则借题发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反映诗人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塞”)。

2.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3.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一至五年级学习了几十首古诗,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几首诗比较好懂,因此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学生理解古诗时最好了解创作背景,这样体会诗人的感情就比较到位,因此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1.加强自学,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看书上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点拨。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设计本课书的教案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

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平台。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展开想象中入情、在体会感知中悟情、在诵读中升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前出塞》和《己亥杂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读诗使人灵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谁来给大家说说(屏幕出示: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诵诗句、析诗意;

悟诗情、吟诗文)这每一步如何做到呢?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7课的《前出塞》和《己亥杂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再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㈠学习《前出塞》

1.谁来把《前出塞》读给大家听?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塞”是边界的意思。

“出塞”是古代乐府民歌中的一种曲调,它多数是歌唱将士的边塞生活的。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解读“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四句话告诉了什么?

板书:

作战策略

诗人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一种什么语气?

读出来。

解读“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杀人也要有个限度,每一个国家都有固定的疆域,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略就行了,难道打仗是为了多杀人吗?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

这呼声是什么?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要说用强弓、长箭,先射马、擒首领?

与后四句话有什么联系呢?

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

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否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

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己亥杂诗》

1.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区分形近字“喑和暗”喑是什么意思?

(哑,发不出声音)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解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中国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变革,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使人悲哀。

(2)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解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谁来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希望老天爷能重新把精神振作起来,打破常规降下有用的人才;

实际是诗人在大声疾呼:

当权的人要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2)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两首诗都以议论见长重在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拥有强兵是为了保护领土,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应乱动干戈、侵犯异邦。

第二首诗反映诗人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示儿》和《题临安邸》,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

《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2.了解背景:

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诗句;

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自读古诗。

让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①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