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551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归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纲新人教Word文档格式.docx

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仁和礼、有教无类、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性恶论)。

2、文艺:

①汉字经过“文字图画”阶段发展到商代的甲骨文已形成完整体系;

②《诗经》;

楚辞《离骚》;

③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

秦汉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耕作方式(垄作法、代田法、区田法);

农具犁壁、耧车(播种工具)、耦犁;

汉代农书《氾胜之书》。

2、手工业:

东汉水排(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

瓷器的生产技术到东汉达到成熟阶段,有青瓷和白瓷;

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被称为“丝国”。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

汉代长安:

市、坊严格分开;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历经秦朝、西汉、新朝、东汉;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秦: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

2、汉:

汉承秦制(中央中朝与外朝;

地方郡国并行,刺史制)。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③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文艺与科技:

①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

②东汉始创楷书;

绘画门类丰富;

汉赋。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魏晋南北朝

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

三国曹操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灌钢法。

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与西魏、北周与北齐);

公元前220~589年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方面,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文艺:

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士大夫画家活跃;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隋唐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唐朝曲辕犁(即“江东犁”;

耕犁技术完善)。

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开始外销。

2、商业:

①市、坊分开(唐长安);

②出现飞钱和柜坊(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③广州设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

④唐代陶瓷(china)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历经隋、唐;

公元581年~907年

1、中央: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科举制度形成;

唐朝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2、地方:

隋州县两级;

唐分道,作为监察区。

“三教合归儒”,儒家思想进入辉煌时期。

唐诗;

书法名家辈出(“颜筋柳骨”);

绘画吸取印度、波斯风格;

山水画(《游春图》);

莫高窟壁画。

3、科技:

雕版印刷、唐代火药。

宋元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南宋经济重心正式完成南移(“苏湖熟,天下足”)。

1、手工业:

元代景德镇(制瓷中心);

青花瓷。

①两宋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

瓦子(娱乐场所);

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榷场(边境贸易);

都城汴京。

②元代大都(政治文化中心);

杭州(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历经五代十国;

两宋与辽、西夏、金;

元朝阶段;

公元907~1368年

宋:

中央(“二府三司”加强皇权);

地方(文臣为地方官)

元:

行省制(地方),中国省制的开端。

宋代程朱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宋词、元曲(杂剧、散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两宋宫廷画活跃;

绘画成为商品;

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毕升活字印刷术;

管形火器出现;

南宋罗盘针用于航海;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渐走向统一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

区域性经济发展;

《农政全书》。

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①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

②瓷都景德镇,明代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③苏杭为丝织中心;

④明朝中后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并缓慢发展;

⑤明代中叶后,棉布成为全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①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商帮徽商(典当)、晋商(票号)出现;

②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历经明、清两朝;

公元1368~1840年

1、明朝:

废丞相(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峰;

明太祖);

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

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的顶峰);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①王阳明心学(“心即理也”);

②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李贽、黄宗羲(“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小说;

明代传奇、清代京剧(徽汉合流);

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表现:

“织”“耕”分离;

外商企业出现。

原因:

资本主义入侵。

影响: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附庸。

2、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具体内容参考课本)

1、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1840年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与《海国图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天朝田亩制度》(局限性)、洪仁玕《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1861-1894)

1、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军事企业(代表),民用企业(代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原因、三地三厂)

2、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活动:

开办企业、创建海军、教育(京师同文馆)

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失败原因。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

1、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

2、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君主立宪制与商战)。

评价:

(积极:

维新思想的发展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付诸实施)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命的高潮(1895-1912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

自然经济的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爆发)。

2、社会生活:

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欢迎;

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资本输出)、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半封建社会)、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2、中国同盟会(16字纲领);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维新思想(资产阶级):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

2、革命派(资产阶级):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局限性。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2-1919)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原因:

政府法令、辛亥革命、爱国运动、一战)

表现:

轻工业发展快(特别是纺织、面粉业)

出现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

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法、护国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阅读即可)

1、新文化运动前期

(原因、人物、内容、影响)。

2、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时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大革命

(1919-1927)

1、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萎缩。

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

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

1、1919年五四运动(爱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2、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掀起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马克思主义与工运结合;

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毛泽东思想萌发(农民问题理论)。

土地革命

(1927-1937)

1、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官僚资本获统治地位。

电影成熟,《渔光曲》获国际声誉;

《义勇军进行曲》传唱;

《红色中华》、《中央日报》针锋相对。

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长征(1934-1936年);

遵义会议(党生死攸关转折点)。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抗战

(1937-1945)

1、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寇和官僚资本的掠夺);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创刊。

1、国共第二次合作(党外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近代近百年来反帝斗争首次完全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