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5328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成长我快乐小组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但在毕竟父母就是父母,是其它人取代不了的。

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渐渐生疏,遇到一些困难就会感到无助,导致孩子们出现不愿与他人交流,沉默、孤僻、胆小、缺乏自信等一系列问题。

在学习方面,缺乏来自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孩子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标和学习的乐趣。

导致留守儿童不能较好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普遍不高、逃学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严重现象。

2.防备心理较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保护,而使他们建立起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大多数留守儿童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他们会感到自己好像失去了基本的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于是,他们和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相比,较容易产生偏执、怨恨、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较少,情感上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慰藉。

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薄,情绪消极,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旦与身边的人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把问题扩大化。

他们甚至喜欢通过拉帮结伙,一强大自己的力量,以抵抗他们认为的对他们不利的外界力量。

3.道德素质普遍低下。

一些孩子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身世感到不满,怨恨自己的父母不能给他优裕的生活,认为父母给予自己足够的生活物资是理所应当的。

而大多数孩子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生活需求,大多采用给予大量资金的方式来补偿对孩子们的照顾不周,他们在外无法对于孩子的事情亲力亲为,也无法对孩子的关心面面俱到,他们大多只关心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物资方面的状况,从而忽略了对孩子们心理、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关注。

进而导致孩子们在生活上的铺张浪费、装大款、好逸恶劳等思想道德问题。

基于对以上现实问题的研究了解,我想通过小组工作课程中所掌握的相关工作理论和工作技巧,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存有以上问题的留守儿童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和修正。

使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带领他们一起在成长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理论架构

根据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

包容需求、支配需求、感情需求。

包容需求是指与他人交往、接触、被小组接纳的需求;

支配需求是指被别人控制或控制别人的需求;

情感需求是指爱与被爱的需求。

这些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得不到一定的满足的话,可能导致一个人精神崩溃、生活无法延续。

儿童时期的人际需求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生活态度、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形成。

留守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在人际需求方面往往或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他们脱离了最为人类最基本的小组—家庭,脱离了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保护。

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总觉得他人对自己的存在不在乎,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在包容需求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导致,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单,没有安全感;

在支配需求方面,留守儿童不能像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一样向父母撒娇、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

父母对他们的忽视,让他们觉得他们不被自己的父母重视,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从而产生怨恨、叛逆等不良情绪;

在情感需求方面,这些孩子往往长时间不能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分享。

久而久之,他们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情绪低落等现象。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该密切关注组员在人际方面的需求。

让组员在小组内部进行亲密接触、互动,让彼此从心理认可组内成员,从而建立良好的交际圈。

在活动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在情感上能够相互慰藉,进而增强成员的自信心,消除组员以往顾虑。

根据美国社会学、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组员感知通过对他人自身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在留守儿童小组中,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来自他们自己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例如:

他们常常认为,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自己就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

其他人就会毫不担心的欺负自己。

于是,他们会采取封闭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等方式形成自己的保护方式。

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时,要高度重视组员们的相互评价和他人对组员的评价。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表扬组员的方式提高组员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自我存在感。

目标及目的

目标:

改善组员的不良情绪,提高组员自信心,拓宽组员的交际圈,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

目的:

1.让组员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从新认识。

2.引导组员积极与他人交流,使他们在交往中寻找知己。

3.通过小组活动,让组员体会到来自不同程度的关怀,提高组员的幸福感,消除组员以往消极的生活态度,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4.让组员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消除组员对父母的“抛弃”自己的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认识。

服务对象

1.资格:

15—16周岁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划分,普遍认为处于16周岁以下)

2.特点:

希望通过小组活动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留守儿童。

小组特征

1.性质:

身心教育小组

2.节数:

七节

3.日期:

7月15日至8月28日

4.时间:

下午两点到五点

5.地点:

待定

6.人数:

活动暂定10人

招募方法

1.于留守儿童比较普遍的中学校园进行宣传,贴海报、班级宣讲。

2.通过QQ、微博等媒体进行消息扩散。

3.主动与留守儿童群体接触,发现他们中符合要求的儿童并邀请他们参加。

4.通过与中学校老师沟通,了解班级同学,寻找符合要求的同学参加。

5.通过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征求父母的意见。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主题:

阳光伴我前行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

7月15日14时至13时30分

个别活动时间

地点

目标

内容

所需物资

1)5分钟

让组员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相互认识。

社会工作者自我介绍

为组员营造适当的气氛。

2)10分钟

让组员之间有相互的初步认识。

组员轮流自我介绍

组员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的描述,加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

3)10分钟

增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调动活动气氛。

游戏:

“寻人游戏”,将一张组员名单发给每一个学员,让学员一最快的速度找到与表格中匹配的人在表格中签名,每人只能签一个格子,最先获得全部签名者为胜。

4)5分钟

让组员更清楚小组的目的及内容,并澄清他们的疑问。

社会工作者介绍小组工作的理念和小组活动的目的。

5)15分钟

消除组员的孤独感,让组员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许多陪伴自己的亲人、好友。

“我是谁”。

玩法:

社工先做示范,社工作为一名被问者。

由一名组员到社工面前问:

“你好,你能告诉我我是谁吗?

”社工回答:

“你是你爸妈的孩子。

”组员:

“我不是问你我是不是我爸妈的孩子,我是问你我是谁?

”社工说:

“你是你好朋友的好朋友。

”组员继续向社工发问。

(问题不能超过十个,组员可以经过思考将问题写在纸片上进行一一提问对方)。

然后,组员之间进行一对一问答。

纸笔各十份

6)20分钟

制定小组契约,在小组中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起制定大家一致认同的组内规范,并平等要求组员共同坚守。

契约每人一份(下次活动发放)。

7)10分钟

组员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看法,让社工及时发现活动的成效与问题

组员谈谈对下次活动的期望

社工引导组员说出对这次聚会的感受及对下次活动的期待。

方便下一次活动的准备。

第二节活动内容

相信我能行

日期及活动时间:

7月22日13时至14时40分

1)15分钟

有投影设备的教室

组员间相互加深印象,讨论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小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放上一次活动指定的活动契约,总结上一次反映的问题。

并加以讨论。

将自己目前存在的困惑写在小纸片上并交由社工保留。

(最后一次活动返还并讨论)

纸片若干、笔10支

将组员分成四个小组,

为接下来的小组活动做准备;

分组,《西游记》中人物配对。

根据活动要求,将小组成员分为四个小组。

社工准备四组图片,每组图片三张(完全相同),于上面印上《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然后让小组成员抽签决定自己的“身份”(不能让他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组员通过动作对自己身份特征进行描述找到与自己相同“身份”的组员。

印有《西游记》中人物的小纸片十二张

3)35分钟

加强组员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鸡蛋落地不碎”。

操作:

每个小组被分到两个鸡蛋、报纸(根据小组成员自己领取)、胶带一卷、软式吸管一袋,小组成员运用以上材料对鸡蛋进行包装好后,寻找一高处让鸡蛋做自由落体运动(逐次增加高度)。

看看哪个小组成员的鸡蛋能坚持不碎。

鸡蛋10只、胶带四卷、报纸一叠、软式吸管四袋。

促进小组成员的交流,

培养组员的小组归属感。

返回原先的活动场所,各小组对自己保护鸡蛋的原理进行分享,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纸笔若干

改善课堂气氛,让组员体会团队合作效果。

社工让全体组员自由组织或组成几个三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组长。

社工把寻宝游戏工作表分给各组的组长,让他们在五分钟之内收集齐表中的所有物品,并展示在全班学员面前。

社工范检查最快完成的小组是否收集到了所有的物品,而后给他们一些奖赏。

(尽量每个小组都能得奖)

游戏所需“宝物”、工作表、小礼品,

6)5分钟

让组员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也是可以充满快乐的。

让组员回想最近发生的比较开心的事情,或自己好朋友的开心事情。

并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7)5分钟

增强欢快气氛,为有一个欢乐的结束做铺垫。

小礼品发放,在活动中的“胜利者”颁发奖品,鼓励成员积极参加活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得奖。

小礼品

8)10分钟

让组员表达对这次聚会的感受,使工作者明白他们的对小组的看法和意见,使工作者能从中改善,同时令各组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