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748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学习材料Word格式.docx

请用实验法理论加以分析

答:

(1)该教师的做法是对的。

(2)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在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

变量作用,即控制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量。

第2章意识与注意

1、一个人有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这种意识状态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2、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随意注意。

3、在四种典型的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是日。

4、飞行时差常常导致旅行者到达目的地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身心困扰,

原因在于人自身生物节律被干扰。

5、人在整个夜晚的的睡眠过程中,从慢波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要经过数次循环,

在每次循环中,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早期所占时间较短,

后期所占用的时间较长

6.有些学生在高考前夜常常由于紧张而难以入睡,这样的失眠称之为情景式失眠

7.在催眠状态下,有些被催眠者可能会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该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解除抑制

8.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1.意识:

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

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催眠:

指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

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3、简答题

1.意识的状态(4个)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白日梦状态

(4)睡眠状态

2.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3.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万能公式法)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注意不等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3)注意与意识又密不可分。

注意的紧张程度,显示出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4.失眠的种类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

(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5.人在催眠状态下通常会表现出哪些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第3章感觉与知觉

1、单选

1.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2.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我们只能感受到其中的

一个较强的声音。

这种听觉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3.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

而其他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

4.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

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线性透视在起作用。

2、名词解释

1.感觉阈限:

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因效应:

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

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

(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2.适当的知觉知识解释立体电影的原理。

(1)立体电影是利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的;

(2)双眼视差指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存在差异;

(3)大脑把两个眼睛的不同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

(4)立体电影是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

引起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3.社会认知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

(2)信息的整合过程。

4、论述题

1.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

问:

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并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

(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

①接近性: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②相似性: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③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④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

封闭图形。

⑤良好图形:

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易被知觉。

2.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两组大学生分看一张女童的照片。

其中一张长相丑陋,另一张长相甜美;

照片下面有同样一段文字,说明该女童有些过失;

然后,请大学生对女童的日常行为作出推测性描述。

结果发现,长相丑陋的女童,大学生倾向于认为她平时就是一个“问题儿童”;

长相甜美的女童,大学生则认为其平时行为良好,纵有过失也情有可原。

请结合此实验分析人的社会认知过程。

(1)社会认识过程分为两个子过程:

搜集、选择信息,整合信息;

(2)人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取足够的信息;

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3)把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

以便形成关于人或事的完整印象,这是整合信息;

(4)社会信息整合过程中存在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5)该实验主要涉及首因效应、晕轮效应。

3.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于发生错误。

试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l)案例中体现了两种效应:

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2)晕轮效应:

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

然后再由此推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

“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3)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

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

第4章记忆与学习

1.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

2.对于一般的特定时间没有什么联系的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

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

3.瞬时记忆的特点是:

保持时间为几十至几百毫秒,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

声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

4.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量为7土2个组块。

5.心情好时,人们往往回忆出更多美好的往事;

心情不佳时,人们更多记起的

是倒霉的往事。

这种现象的提取线索是状态依存性。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学习:

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

以积极适垣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而有所表现。

1.信息加工观点阐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1)编码——信息进入记忆系统;

(2)保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

(3)提取一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2.长时记忆储存方式(3个)

(1)归类

(2)概念的层次化组织

(3)形成语义网络

3.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将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

(1)接受学习:

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直接呈现。

(2))发现学习:

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

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4)机械学习:

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4.常见的两种学习策略(2种)

(1)复习策略

它包括2个具体的内容:

①复习时间和次数;

②复习的方法;

(2)组织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等等。

第5章思维与创造性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檢查料确诊病患,

反映的思维特征是间接性。

2.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水平上,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

过程,称之为初级概括。

3.个体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而把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的组别中,然后把这些组和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称之为概念形成过程。

4.用人工概念进行概念形成研究的方法是由赫尔创立的。

5.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爬山法。

6.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逆向工作法

7.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8.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心理定势因素的影响。

9.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10.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描述中,传统的看法是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1.聚合思维:

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规则解决问题。

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

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

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

一种思维活动。

3.心理定势:

指坚持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3、简答

1.信息加工观点对问题解决的描述

(1)初始状态:

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

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

2.想象及其特征

(1)想象是人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征是:

①新颖性;

②形象性。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

1.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2)其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的方式;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固着性;

心向。

 

第6章智力

1.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

2.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