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637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判断

1.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

2.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2)可持续发展观念: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差异

传统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特点

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果

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2)转变措施

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生态保护。

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2)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2.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4.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

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

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

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

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

答案 该县的引水工程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工业文明时期。

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

答案 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3.根据人地协调论观点,该地从邻县调水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应控制调水量。

如果引水量太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

生产力水平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极为低下,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自然

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明显增大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极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

先后出现了人类中心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

后工业

空前发展,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1.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其后果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 

(1)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这体现了人地协调论。

解析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规模缩小。

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

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

探究点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开垦的土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面积仅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1.我国在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_______%。

答案 50

2.从干湿区状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__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湿润 半干旱 干旱 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水平低,无法灌溉。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多选)(  )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答案 AEG

1.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产生的环境问题

解决途径

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不合理灌溉

土地盐渍化

改良灌溉方式

开矿

产生废弃地

覆土复垦

非农用地的扩大

耕地面积减少

保护农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3)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

成因

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

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向海洋中排放冷却水

冷却水处理后再排放 

杀虫剂随雨水进入海洋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

海上石油泄漏

清除海上石油污染

生态破坏

过度捕捞

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

盲目围海造田

科学论证围海造田

毁坏滩涂

保护滩涂的生态作用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含义

特征

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

具体形式

工业:

清洁生产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生产模式

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农业:

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代表

北京“留民营”模式;

南方山区立体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人与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但不少地方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完成2~4题。

2.目前,全世界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708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蚀、风蚀、沙漠侵吞

B.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C.城建、交通用地面积的扩大

D.畜牧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

3.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

4.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生活和工业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2.A 3.C 4.D

解析 第2题,目前,世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土地退化造成的,而引起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第3题,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降水较少且集中,地表植被一经破坏,便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4题,地下水开采过量,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引发环境问题;

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很难缩减农田面积;

用污水灌溉农作物,会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会引发“公害病”;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既可提高产出,又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庄子·

齐物论》)。

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A.古希腊时代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C.18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2.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要想富,多砍树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

C.过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寿D.到市场买菜,自备篮子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20世纪60年代。

第2题,乱砍滥伐、使用一次性饭盒、多生孩子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9·

连云港东海县房山高中月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

据此回答3~4题。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

4.人类活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