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844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docx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

阳江市域西部副中心,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粤西沿海以先进制造和商贸物流、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

(二)城市职能。

1.阳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信息、工业、商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阳江市域西部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中心;

3.环珠三角地区以食品、家具、纺织、五金等传统特色制造业和机械、电子信息、精密铸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成长区。

(三)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2020年阳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3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3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四)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左右;

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5平方公里以内。

—3—

二、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根据县城中心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态势,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井型绿廊、一城六片”的紧凑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

1.“一核”。

集行政、文化、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

2.“两轴”。

分别为南北向公共服务拓展轴和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

其中南北向公共服务拓展轴串联城市商业中心、河西公共服务中心、高铁公共服务中心;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串联工业区、

城市商业中心、城东生态发展片、东部旅游发展片等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3.“绿廊”。

由莲塘河、大坎岭、织篢河、高垌河、环城大道北线生态防护带等构成的井字形生态廊道,有机分隔外部六大组团,并融入区域生态格局。

4.“一城”。

依托阳西老城区,优化空间布局,建设集行政、文化、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河涌整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和新型城市功能,降低老城区建设密度,逐步疏解人口,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

5.“六片”。

分别为北部工业发展片、高铁综合发展片、城东生态发展片、城南滨河发展片、河西发展片、东部旅游发展片。

(1)北部工业发展片。

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部,主要依托珠三角转移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以出口为主、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外向型轻工业;逐步推进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适度配套面向园区产业工人的综合居住区,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等开敞空间的供给。

(2)高铁综合发展片。

位于老城区的东北部,依托深茂高铁阳西站的规划建设,

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贸物流及生活居住功能;

(3)城东生态发展片。

位于老城区东部、环大坎岭生态滨水地区,利用滨河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以低密度生态居住、休闲养生为主导功能的滨水生态住区。

(4)城南滨河发展片。

位于老城区的南部,结合织篢老镇区的改造和沿织篢河

“一河两岸”的景观整治,重点建设滨水特色商住区。

(5)河西发展片。

位于老城区的西部,依托近期325国道改线,重点开发建设城市型现代住区。

(6)东部旅游发展片。

充分利用丰头河口地区优越的景观资源,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打造生态休闲住区。

(二)土地使用规划。

至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8.4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9.82平方米,规划用地结构表详见表1。

1.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570.8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0.8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44.88平方米。

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63.5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86%,人均面积7.53平方米。

3.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9.6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

—5

设用地的7.53%,人均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8.27平方米。

4.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06.5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0.58%。

5.规划物流仓储用地57.1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

1.49%。

6.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23.1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8.82%。

7.规划公用设施用地41.3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

1.08%。

8.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为491.4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2.79%。

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51.1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3平方米。

表1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表(2030年)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占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R

居住用地

488.02

1570.80

45.83

40.87

47.38

44.88

R2

二类居住用地

91.87

1570.80

8.63

40.87

8.92

44.88

R3

三类居住用地

396.15

0.00

37.20

0.00

38.46

0.00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125.21

263.54

11.76

6.86

12.16

7.53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42.80

42.73

4.02

1.11

4.16

1.22

A2

文化设施用地

1.22

18.57

0.11

0.48

0.12

0.53

A3

教育科研用地

72.46

151.75

6.81

3.95

7.03

4.34

A4

体育用地

0.00

24.49

0.00

0.64

0.00

0.70

A5

医疗卫生用地

8.27

25.60

0.78

0.67

0.80

0.73

A6

社会福利用地

0.46

0.40

0.04

0.01

0.04

0.01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93.93

289.61

8.82

7.53

9.12

8.27

其中

B1

商业用地

59.10

239.35

5.55

6.23

5.74

6.84

B2

商务用地

0.00

33.54

0.00

0.87

0.00

0.96

B3

娱乐康体用地

32.20

16.13

3.02

0.42

3.13

0.46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1.79

0.60

0.17

0.02

0.17

0.02

B9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0.84

0.00

0.08

0.00

0.08

0.00

M

工业用地

144.59

406.50

13.58

10.58

14.04

11.61

M1

一类工业用地

7.37

175.18

0.69

4.56

0.72

5.01

M2

二类工业用地

137.23

231.32

12.89

6.02

13.32

6.61

W

物流仓储用地

0.00

57.17

0.00

1.49

0.00

1.63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62.42

723.18

15.25

18.82

15.77

20.66

U

公用设施用地

13.89

41.34

1.30

1.08

1.35

1.18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10.25

26.75

0.96

0.70

1.00

0.76

U2

环境设施用地

2.76

10.53

0.26

0.27

0.27

0.30

U3

安全设施用地

0.88

4.06

0.08

0.11

0.09

0.12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36.73

491.44

3.45

12.79

3.57

14.04

其中

G1

公园绿地

31.74

351.13

2.98

9.14

3.08

10.03

G2

防护绿地

0.00

126.26

0.00

3.28

0.00

3.61

G3

广场用地

4.99

14.05

0.47

0.37

0.48

0.40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

1064.79

3843.59

100.00

100.00

103.38

109.82

注:

本次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对应现状(2013年)人口10.3万人,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35万人。

—13—

三、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规划。

1.对外道路交通。

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对外交通道路。

三横:

包括沈海高速公路、环城大道北段(近期325国道改线城区段)、环城大道南段(远期325国道改线城区段)。

三纵:

迎宾大道、环城大道东段、新S278织溪路改线。

在沈海高速公路出入口西侧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养护、救

援用地。

2.公路客运站。

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2个公路客运站。

将现状阳西粤运客运站搬迁至迎宾大道与湖景路交叉口西北侧,根据《阳江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级为一级客运站,服务范围调整为县域与外地的长途客运联系,规划占地面积8.23公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15000人/日。

在高铁综合发展片区新建一个客运站,为二级客运站,主要接驳阳西高铁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2.04公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5000人/日。

3.公路货运站。

根据城区的货物流向及对外交通联系特征,保留并完善现状货运站,规划新建1处生活性货运站,位于高铁片区客运站

东侧,占地1.52公顷;结合物流用地规划新建1处生产性货运站场,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南侧,占地7.86公顷。

(二)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网布局。

规划形成“环形+放射状”的框架性主干路系统,和“六纵五横”的网状生活性主干路系统,以阳西老城区为核心,构筑联系各发展片区、功能节点的便捷交通联系。

在主干路网的基础上形成“方格状”的次干路网:

主要解决城区内部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各片区内部支路根据自身环境特征采用方格网或自由式。

“环形+放射状”框架性主干路:

由近期、远期325国道改线,形成环老城区、串联外围发展组团的快速交通环,由S278织塘线、S278织溪线、县道605、325国道形成对外联系的快速交通通道。

“六纵”主干路:

湖景路、人民大道、桥平路、体育路、厨邦大道、中山大道。

“五横”主干路:

莲塘大道、迎宾大道——永光路、汇景路——明珠路——方正路、兴华路、奋进路。

2.道路等级。

中心城区道路分为框架性主干路、一般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由主次干道构成城市道路的骨架网络。

其中框架性主干道以交通性功能为主,一般主干道以生活性功能为主。

四、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形成“双核心,五片心,多节点”的三级公共设施布局结构,即县级公共服务中心2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5个和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若干个。

(一)双核心。

在老城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结合老城区的旧工业区改造,布局行政、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多种功能,构建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