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届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二、多选题
基础化学部分
1.KMnO4在强碱性条件下作为氧化剂通常会出现下列哪种颜色?
A.紫色B.绿色C.棕色沉淀D.肉色
2.配制I2的水溶液时,通常是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来增加其溶解性的?
A.KIB.NaClC.HAcD.NaOH
3.在1.5ml浓硝酸+2ml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1.5ml苯,加热数分钟,得到的上层物质是
A.密度小于1的硝基苯
B.硝基苯的水溶液
C.无色的硝基苯和苯的混合物
D.浅黄色的硝基苯和苯的混合物
4.在试管中加3mlCCl4,再加2ml碘溶液,再加1ml甲苯,振摇后出现的现象是
A.下层是无色的CCl4,中间是红色的碘溶液,上层是甲苯。
B.下层是浅红色的碘溶液,上层是红色的CCl4和甲苯的碘溶液。
C.下层是红色的CCl4和甲苯的碘混合溶液,上层是浅红色的碘溶液。
D.下层是浅红色的CCl4和甲苯的碘溶液,上层是红色的碘溶液。
5.在试管中加FeCl3和KSCN实验反应时出现血红色,欲使试管呈现淡黄色反应平衡变化,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合理
A.加FeCl3溶液B.加KSCN溶液C.KCl溶液D.KCl固体
6.配制下列哪种溶液时可直接在小烧杯中加试剂,再加蒸馏水稀释,最后在1000毫升的量筒中定容。
A.0.2mol·
L-1FeCl3B.0.1000mol·
L-1NaOHC.0.2mol·
L-1CuSO4
D.0.2mol·
L-1H2SO4
7.下列废液处理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加双氧水氧化
B.氢氧化钠和氨水液用盐酸水溶液中和
C.汞和砷等离子废液用硫化物沉淀,控制酸度0.3mol·
L-1
D.含氰废液加入氢氧化钠使pH10以上,再加3%的KMnO4
8.化验室物品存放不正确的是
A.HF放在棕色玻璃瓶中
B.剧毒物品要有专人保管
C.易燃易爆试剂应贮藏于铁柜中
D.过氧化苯甲酰不易与苯酚放在一起
9.Cu与下列哪种物质加热后最终会出现灰色沉淀
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D.浓的氢氧化钠
10、某些沸点较高的有机物在加热还未到达沸点时往往发生分解,所以应用()
A常压蒸馏B分馏C水蒸气蒸馏D减压蒸馏
11、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
以上?
A10◦CB20◦CC30◦CD40◦C
12、液体的沸点高于()用空气冷凝管。
A120◦CB130◦CC140◦CD150◦C
13、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
A.试样有杂质B.试样不干燥
C.熔点管太厚D.温度上升太慢
14.给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以下仪器必须用到的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⑦泥三角⑧坩埚⑨铁三脚架B
A.②③⑤⑧B.③⑥⑦⑧
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
15.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B
A.锥形瓶B.容量瓶C.烧杯D.试管
16、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是“化学纯”试剂,其代表符号为(
)
A、A.R.
B、G.R.
C、C.P.
D、L.R.
17、减压抽滤时,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布什漏斗内滤纸盖严底部小孔为宜。
B、抽滤时先往布什漏斗内倒入清液,后转入沉淀。
C、抽滤后滤液从抽滤瓶侧口倒出。
D、抽滤后滤液从抽滤瓶口倒出。
18、实验室“三废”包括下列三种物质;
A
A.废气、废水、固体废物B.废气、废屑、非有机溶剂
C.
废料、废品、废气D.废料、废水、废渣
19、洗涤下列试管时,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妥的是
A、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
B、做过木炭还原CuO的试管(硝酸)
C、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浓氨水)
D、做过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试管(CS2)
20、实验室有下列试剂:
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溶液,⑥澄清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A、①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
2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丙酮
22、下列每组各有三种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苯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已烷和水。
23.“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
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
由基净化剂。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
所示。
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
24、下图可用于
A、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CH4
B、170℃加热乙醇与浓硫酸的制取C2H4
C、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制取NH3
D、140℃加热乙醇与浓硫酸制取乙醚
25、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若将样品和砝码放在托盘天平上的位置颠倒,平衡时托盘上的砝码质量为10克,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此样品的质量为
A、10.5gB、10.0gC、11gD、9.5g
2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27、用pH计测定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时,使用的玻璃电极插入被测溶液前应该(
A.用蒸馏水冲净
B.用吸水纸吸净水
C.用被测液冲净
D.以上三步都做
28、电器设备着火,不能使用
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四氯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29,下列实验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B.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移液用的玻棒与容量瓶颈内壁;
C.用移液管向锥形瓶内注液时,移液管的尖嘴与锥形瓶内壁;
D.实验室将气体HCl溶于水时,漏斗口与水面。
3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g氯化钠
B.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硫酸
C.用25mL移液管量取14.8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变异系数就是相对标准偏差,其值为(s/x)×
100%
B、一系列测定(每次作n个平行测定)的平均值,其分布情况不遵从正态分布
C、平均值的精密度比单次测定的精密度差
D、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准确度将不断提高
32、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催化剂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D、配合剂
33、配合滴定的直接法,其滴定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A、金属指示剂与被测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B、游离金属离子的颜色
C、EDTA与被测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D、上述B项与C项的混合色
34、NaOH溶液的标签浓度为0.300mol/dm3,该溶液从空气中吸收了少量的CO2,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液滴定,标定结果比标签浓度().
A、高B、低C、不变D、不确定
35、酸度计长期不用时,复合电极应如何保存?
A、保存在3mol/LKCl溶液中
B、保存在蒸馏水中
C、保存在被测液中
D、保存在自来水中
36、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时的正确操作是
A、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观察并比较变色情况
B、将试纸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沾在玻棒的一端,在溶液里浸一下,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C、用洁净,干燥的玻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D、上述方法均可以。
37、下列仪器使用前不必检查其是否漏水的是:
A、分液漏斗B、碱式滴定管C、容量瓶D、长颈漏斗
分析化学部分
38、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固体NaOHB、固体Na2S2O3
C、固体硼砂D、固体KMnO4
39、在用EDTA滴定Ca2+、Mg2+离子时,下列何种掩蔽剂可以掩蔽Fe3+离子?
A、三乙醇胺B、抗坏血酸C、NH3D、乙二胺
40.常量分析是指试样量在()
A.0.1-0.01g B.>
0.1g C.<
0.1g D.<
0.01g
41.标定EDTA标准溶液时,需要的基准物为()
A.NaCl B.ZnO C.Na2CO3 D.KHC8H4O4
42.减小试剂误差的方法是做()
A.空白试验 B.对照试验 C.校准仪器 D.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43.滴定度的单位是()
A.moI/L B.g/L C.g/ml D.mol/ml
4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依据之一是()
A.滴定反应速度 B.滴定突跃所在范围
C.被测物浓度 D.溶液体积
45.下列能直接配制的标准溶液是()
A.NaOH B.HCl C.AgNO3 D.KMnO4
46.若用配位滴定法测定下列离子的含量,必须采用回滴法测定的是()
A.Al3+ B.Mg2+ C.